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文化动态
 
吕国英:畸木问材烬
时间:2025/3/20 10:50:38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艾 慧

畸木问材烬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54

 

 

畸木问材烬,曲人论道缠。

无用非用灭,未智强智嫌。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四言哲慧诗章,以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探讨了存在价值、人性困境与社会批判等主题,展现出其诗作一贯的哲思深度与批判锋芒。笔者试着从意象解析、哲学内涵、艺术特色三个层面进行评析。

 

意象解析与隐喻批判


·畸木与曲人:异化之困——“畸木问材烬”中,“畸木”象征偏离常规形态的存在,暗喻被主流价值体系排斥的个体或事物;“问材烬”则指向功利主义对“无用”之物的否定(如庄子“散木”寓言中不材之木因“无用”而免于砍伐,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暗示畸木终被焚毁)。


“曲人论道缠”中,“曲人”指思想迂腐或心术不正者,“论道缠”讽刺其以虚伪的学术或道德话语纠缠不清,批判知识分子的故弄玄虚与社会道德讨论的异化。


·无用与未智:价值悖论:“无用非用灭”直指功利社会对非实用价值的否定,呼应老庄“无用之用”的哲学命题,却以“灭”字凸显现实对“无用”的残酷排斥。


“未智强智嫌”则揭示虚伪的智慧表现:缺乏真知者强行标榜智慧,反遭厌恶。此句直指人性中“装智”的普遍困境,呼应吕国英复字诗中“人异人性殊”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哲学内涵与思想延展


·对功利主义的解构:诗中通过“畸木”“无用”等意象,批判现代社会以实用为唯一价值尺度的狭隘性,暗合吕国英在《人类主义赢》中呼吁的“各美其美”多元价值观,主张超越工具理性,回归存在本质。

 

·对人性虚伪的反思“曲人”“未智”等形象,影射知识界与社会中的虚伪与装腔作势。吕国英在《道·理》中曾言“若囿理道缠,终究害道理”,与此诗形成互文,强调真知需脱离形式纠缠,直指本质。

 

·老庄哲学的现代回响:诗中“无用”“曲人”等概念,明显化用道家思想,但并非简单复述,而是将其置于当代语境下重构。如“畸木问材烬”颠覆庄子“无用保身”的乐观,反映现代性对传统哲学命题的冲击,体现吕国英对古典智慧的批判性继承。

 

艺术特色与诗学建构


·凝练与悖论的张力:四言句式高度浓缩,每句均含矛盾对立(如“畸木”与“材”、“无用”与“灭”),形成语义张力。这种“悖论修辞”是吕国英哲慧诗派的典型手法,旨在通过语言冲突激发思辨,如《无题》中“美之为美美愈美”亦属此类。

 

·抽象意象与具象批判的结合:诗作以“畸木”“曲人”等抽象意象承载哲学命题,同时“烬”“缠”等动词赋予动态场景,使批判更具现实指向。这种手法与其“气墨灵象”理论中“形质一体”的美学追求一脉相承,即抽象哲理需通过具象形式呈现。

 

·社会关怀的隐性表达:表面看似玄言诗,实则暗含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批判。如“未智强智嫌”可关联知识分子的失语、网络时代的伪智者泛滥等现象,延续了吕国英在《贪得纵贪》等诗中“官擅谋官官异官”的辛辣笔锋,体现其“振聋发聩的现实批判意义”。

 

此诗虽仅四句,却以极简语言织就多维思想网络,既承袭古典哲学的精髓,又直面现代性困境,展现出吕国英作为“哲慧诗派”开创者的独特诗学追求。其诗作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成为叩问存在、批判现实的思辨载体,呼应了他所主张的“诗贵哲思润灵慧”的创作理念。


责任编辑:则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吕国英:何愁人丁不复来?
2 吕国英:善输者,赢必决
3 “石榴计划”全球行启航 赋能中小
4 吕国英:畸木问材烬
5 2025年江港新春交流会暨「香港
6 京津冀三地消协提示消费者:选购电
7 “价值为先”——巴赫在古奥林匹亚
8 赵雪湄对话费萨尔王子 
9 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建议拳击重返
10 广州市南沙区首创护企营商!集成发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