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 广州讯)2024年8月13日,广州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4)》。蓝皮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深圳与香港交易所的改革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澳门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显著
2023年,澳门对外商品贸易总额达到1547.8亿澳门元,较2022年的1533.3亿元增长0.9%。全年再出口117.9亿澳门元,同比增长2.5%;总进口货值为1414.4亿澳门元,同比增长1.2%(见图15);全年货物贸易逆差为1281.1亿澳门元,较2022年的1262.9亿澳门元增加了18.2亿澳门元。 
按出口目的地统计,2023年澳门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值为7.7亿澳门元,同比增长47.8%。2023年澳门纺织品及成衣出口货值为13.1亿澳门元,下降24.4%,非纺织品出口货值为120.2亿澳门元,增长2.1%。按货物原产地统计,2023年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值309.2亿澳门元,进口香港货值71.9亿澳门元,同比增长18.0%和41.3%。按货物来源地统计,进口中国内地货值208.9亿澳门元,同比增长19.5%;进口香港货值1139.8亿澳门元,同比下降2.8%。2023年澳门消费品进口货值为1063.0亿澳门元,同比增长4.5%。 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交易所大力推进制度改革 蓝皮书指出,2023年大湾区两大交易所深交所与港交所均保持稳健发展。截至2023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比上年增加101家,总量达到2844家,其中主板A股1511家,创业板A股1333家。总股本达到26415亿元,较上年增加了773亿元;总市值31万亿元,较上年减少1.422万亿元,下降4.4%。总市值与我国GDP的比为24.6%,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港交所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较上年增加12家,总量达到2609家,总市值约为31.04万亿港元,较上年减少4.58万亿港元,下降12.9%(新股计算在内)。全年新上市公司共73家,对比2022年减少17家,下降18.9%;募资总额462.9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46.22亿港元下降55.8%。 2023年,大湾区两大交易所尽管在总市值、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上较2022年有所减少,但均有众多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落地,为建设金融强国、打造高质量资本市场提供了保障。其中,深交所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实施,新增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24家,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规模创新高,科交中心科技成果交易规模突破10亿元;全年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2.5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1300亿元。港交所推出了多项新举措,包括在纽约和伦敦开设新的办事处,业务覆盖全球三大主要时区;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印尼证券交易所和沙特证交所集团分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互挂上市和共同产品开发;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升级和优化,推出互换通和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并将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和A50期权产品,推动香港作为领先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建设世界级大湾区 蓝皮书指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建设世界级大湾区。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扎实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 
一是全面融入国家级区域战略发展大局,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联动。 二是加快大湾区硬连通、软衔接建设。在基础设施硬连通建设上,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打造经贸新通道。在制度软衔接建设上,优化大湾区营商环境,扩大“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推广“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扩大“组合港”“一港通”试点,强化大湾区贸易、航运枢纽功能。 三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前海、南沙等重点合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和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 五是加快推动广州、深圳城市建设,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六是高水平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快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持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形成区域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 蓝皮书还指出,应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尤其要加强法治保障,营造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通过“互联网+监管”等方式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优化调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港澳规则,加快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推进国际人才高地建设,争取在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度、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便利执业与行业标准共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港澳居民来粤发展、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引进来”的吸引力、“走出去”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