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博物馆与大同市美术馆是记者大同自由行第三天的首个行程。2024.05.15上午08:30,大同悦游玩文旅社团队经理张贵,来我们入住的京芮酒店,接上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大同市博物馆参观。 大同市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大同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0余件,藏品以彰显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边陲重镇文化、宗教文化特征而著称,集中表现大同地域的融合基因,特别是北魏、辽、金三代的精品文物。 大同博物馆内留影(摄影:张贵)
走进大同博物馆,立刻被其宽敞明亮的展厅所吸引。这里陈列着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它们无声地讲述着大同的历史和文化。令人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大厅壁画局部特写(摄影:冯赣勇)
大同市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近1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分为一个系列展厅、四个专题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其中系列展厅划分为《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专题展厅则包括《大同恐龙》《瓷路撷珍》《妙笔丹青》《梵语清音》。 展品漆屏风画(摄影:冯赣勇)
首先,我们来到了古代文物展区。这里展示了大量的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珍贵文物,它们见证了大同古代文明的辉煌。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让人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展品石雕柱础(摄影:王珏)
在博物馆的展陈中有两大亮点:充满了艺术感的“金字塔”与“文物阵”。“金字塔”,是指展厅里文物展柜的布置,一座座三角形的立体玻璃展柜,或并排,或错落,绝佳的光影和镜面效果,让原本一些看似平淡的展品焕发出璀璨的光辉。 釉陶井旁俑(摄影:冯赣勇)
而“文物阵”,即大同博物馆内的文物陈列,尤其是北魏陶俑、瓦当,别出心裁,巧妙设计,组成了一个个“俑阵”“瓦当阵”而蔚为壮观。 陶俑阵(摄影:冯赣勇)
例如著名的北魏司马金龙墓曾经出土一组引人瞩目的陶俑,大同市博物馆在设计展陈方案时,独具巧思,把出土陶俑组成一个庞大的“陶俑阵”,俑阵共有6种人物构成,展出238尊,在灯光辉映下,赫赫军威,凛凛仪仗,效果如同微缩版的兵马俑,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 平城胜景壁画(摄影:王珏)
此外,民俗文化展区的内容也多种多样。这里展示了大同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从民间工艺到传统服饰,从戏曲表演到民间故事,无不展现出大同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地方特色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洲印象展(摄影:冯赣勇)
除了国内的文物展之外,在参观中还观赏了一个正在大同博物馆这里展出的《非洲印象:万木有灵--非洲雕塑艺术展》。 非洲木雕作品选(摄影:王珏)
该展分为“灵魂的幻化--人像雕塑”“心灵的影像--面具雕塑”“生命的记忆--用品雕塑”三个单元,分别从家庭饮食起居、部落典礼祭祀、神灵象征及精神崇拜等方面,体现了非洲人民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趣味十足的审美情趣。 盔式木雕面具(摄影:冯赣勇)
这些木雕以夸张的形态、灵动的纹饰,生动再现了非洲大地的异域风情,吸引了在场的观众驻足参观,参观者跟随讲解、拍照交流,称赞声不绝于耳。 恐龙专题展(摄影:冯赣勇)
参观大同博物馆,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品,让人们了解到大同在古代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好似人们在跨越时空中与历史对话,无不深刻地感受了大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同市美术馆(摄影:王珏)
上午10:15,离开大同市博物馆,在张贵的指引下,记者一行又来到距此不远的大同市美术馆继续参观。该馆由世界著名的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及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理念新颖、功能齐全。 大同美术馆内穹顶(摄影:王珏)
从外表观其建筑主体由四个从36米到24米高度不等的三角锥形相连而成,形成雄伟的金字塔建筑布局。两对金字塔以富有动感、逐渐上升的方式排列起来,形成宽敞宏伟的巨大展厅。美术馆的外观设计简约而大气,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书法展馆一角(摄影:冯赣勇)
当我们走进美术馆内,只见高耸入尖的穹顶下的宽敞明亮的展厅,更是让参观者感到十分宁静和惬意。我们首先参观的书法展馆,里面的一幅幅作品笔法力道,具有相当的艺术功力及欣赏价值。 郭姚创作的油画《远山》(摄影:王珏)
这里正在举行的《壮美长城 文旅阳高--山西大同大同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走进展厅内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令参观者耳目一新。 张永梅的国画《居城民康》(摄影:王珏)
画展中有各种风格和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传统的山水画到现代的抽象画,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看的出每一位创作者,都是在用画笔和颜料,用心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 任湘雕塑《杏福一家》(摄影:冯赣勇)
在馆中的雕塑展区,这里的雕塑作品造型各异,有的写实,有的抽象,有的充满力量感,有的则展现出细腻的情感。雕塑家们通过对材料和形式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大同非遗文化展(摄影:冯赣勇)
此外,像《怀旧电影海报展》《大同非遗--传承千年文化瑰宝展》等,均非常有特色,受到不少类似我这样的观众们的喜爱。 俯瞰大同美术馆一角(摄影:冯赣勇)
参观大同美术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艺术之旅。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也令人对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参观者仿佛与艺术家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可谓获益匪浅。 大同大剧院(摄影:冯赣勇)
张贵介绍说,上午我们先后参观的大同市博物馆、美术馆均在大同御东新区的范围之内,这里周边还有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大剧院及体育馆等一系列现代化建筑。 大同体育馆(摄影:冯赣勇)
御东新区以矩型环状绿带和公共绿地结构与纵向轴线相结合,同时各条纵向轴线的绿化结构又在横向上被大同城市发展轴所贯穿,形成富有变化又具有传统风貌的城市空间形态。故此,我们在结束美术馆的参观后,远拍了大同大剧院、图书馆及体育馆等外观。 大同图书馆(摄影:冯赣勇)
当日11:00,张贵驱车带我们离开美术馆来到大同古城墙观光。这也是我11年后第二次观赏大同城墙景观。记得2013年10月18日来此时,城墙还没全部完工,如今已经能看到大同城墙完美壮观的全貌了。 大同城墙全景图(摄影:冯赣勇)
张贵介绍说,大同古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记录大同古城的最早文献出自汉高祖时期。为对抗匈奴,汉高祖在平城大肆修筑城池。后来又历经春秋战国、辽、金等朝代,多有巩固和发展。 大同城墙门楼(摄影:冯赣勇)
大同古城墙以历史悠久、延续时间长、整体保存较为完整著称,其修筑历史可分为北魏、辽金、明清三个时期,现存的城墙主体属于明代。现代保护修复和环境整治工程从2009年5月东城墙开始,至2016年11月18日西城墙合拢结束。 城墙下的大门(摄影:冯赣勇)
我们来到城墙下的一个入口进入城墙,单从登城步道,就能看出其传统的建筑风貌,只见人行步道与马匹登城的马道并列而上。登上城墙视野极为开阔,一眼望不到头,特别是俯瞰远眺,大同城内外的景色蔚为壮观。 从城墙上俯瞰(摄影:冯赣勇)
登上高高的城墙往下看,沿城墙脚下是长长的护城河,护城河的里侧是一片沿着马路并行的十分开阔的绿地花园,花园中还有不少例如拓跋珪等的历史人物雕塑,好一派城市风光美景。 拓跋珪雕像(摄影:冯赣勇)
提起大同的发展历史可谓悠久漫长。大同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地方:大同川,传说在周时人人安乐工作享受生活乐趣,是外界想往的人间乐土,孔子在此曾留下了《礼记-礼运》大同社会理想。大同市为大雁南来北往的中部通道休息点之一,大字是大雁飞行一字和人字的结合。 城墙上留影(摄影:路人)
在人们的眼中,虽然大同的城池景观是新建落成的,但它却是在历史的遗迹上进行恢复,而绝非是毫无依据的凭空建造。原大同城墙遗址就位于今大同市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 登上城墙远眺(摄影:冯赣勇)
应该说,大同城筑邑历史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拔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 城墙上的垛口(摄影:冯赣勇)
漫步在大同古城墙之上,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的时光。城墙高大而坚固,砖石交错,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沿着城墙缓缓漫步而行,感受着脚下的历史沉淀。大同古城墙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和变迁,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瑰宝。 城墙上观景(摄影:冯赣勇)
我的二次大同古城墙之旅,让我对大同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它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我相信,大同古城墙将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首次来大同住的酒店(摄影:王珏)
中午11:50,张贵带我们来到大同古城鼓楼西街附近著名的喜晋道餐馆享用刀削面午餐。途中还经过了我11年前首次来大同入住的国宾大酒店,望其酒店的建筑感到十分亲切。 前往喜晋道面馆(摄影:冯赣勇)
来到喜晋道削面馆,真没想到正赶上饭口时分,餐馆外食客盈门,已经排到了26号。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们就餐,要了这里的刀削面及几个小菜,面条一入口,感觉面条丝滑且筋道,真叫一个好吃。难怪这里会这么火爆。 美味刀削面(摄影:冯赣勇)
下午13:40,张贵带我们来到当日的最后一个景点:大同土林风景区观光。大同土林,这神奇壮观的地质地貌,被誉为“东方古人类文化摇篮”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遗址。大同土林是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密集而又错落有致的奇异形体。 大同土林留影(摄影:张贵)
当我们进入土林风景区,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那是一片由黄土堆积而成的奇特地貌,形态各异的土柱、土墙如同一座座巨大的雕塑,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而奇幻的世界。 走进大同土林(摄影:冯赣勇)
沿着蜿蜒的观光栈道漫步而行,感受着土林的宁静与壮美。每一步都带来新的惊喜,每一个角度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土林土堡景观(摄影:冯赣勇)
有的土柱像高耸的城堡,有的像沉思的巨人,还有的像灵动的动物。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土林上,光影变幻,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土林双堆留影(摄影:冯赣勇)
随着逐渐深入土林景区中,发现了一些隐藏的洞穴和狭缝。往内探望,只见里面的空间狭窄而曲折,透着几许的神秘之感。 土林五指峰留影(摄影:王珏)
土林景区还有一片名为“净心湖”的秀水,它与土林景观相得益彰,站在湖畔的一侧眺望,湖中土林的倒影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土林净心湖留影(摄影:张贵)
在土林的观光游览中,还遇到了一些当地的居民。听他们热情地介绍了土林的历史和传说,让人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让人们对土林也更加着迷。 土林中的骆驼(摄影:冯赣勇)
大同土林之行,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个独特的地方,不仅令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让人们对世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土林湖畔景色(摄影:冯赣勇)
我曾经去过云南元谋浪巴铺与物茂两处天然土林奇观观光,而大同土林与它们相比,其独特的景致,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流连忘返。(图文:冯赣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