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讯 在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提出“第三次分配”的宏观背景下,公益慈善与共同富裕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从事地方社区慈善实践的多元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他们的探索如何回应这个问题,需要公益慈善和社区治理两个领域的对话。 基于此,10月29日下午14点,温江社区慈善发展论坛线上直播正式开启。本次论坛主题为“邻里守望·慈善相伴”,旨在聚焦社区慈善发展议题,通过不同实践主体的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社区慈善未来的发展,营造公益友善的社会氛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郭虹,成都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俪文,人类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教师胡冬雯以及来自温江、重庆、企业的各界相关人士代表等100人参会。 
首先论坛承办方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总干事申权进行了欢迎致辞,谈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不同主体在参与社区慈善建设中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慈善发展,促进社区治理整体水平提升。本次论坛也非常荣幸邀请到西南民族大学胡冬雯老师作为嘉宾主持进行全程参与,每个分享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针对社区慈善话题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分享。 
四川尚明公益首席研究员郭虹老师从宏观层面谈到了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通过对国家基层治理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国家治理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明确了基层治理实施的方向,包括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加强治理五大能力建设、构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德治建设以及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等内容。结合国家治理的相关政策,在第三次分配的价值影响下,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更需要从完善政策激励、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建立基层政府购买服务价值、完善志愿服务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推动。 
成都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丽文提出,在第三次分配逐渐被放置到国家战略体系的高度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慈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最大的机遇在于可以利用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以及多渠道的慈善平台等要素,社会组织可以最大化的整合社会慈善资源,进一步生长出好项目、发展出好组织,构建出慈善品牌化产品,逐步实现社会组织长久发展,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建设。 在宏观和中观的理论视野下,义仓发展网络秘书处负责人闵雄以义仓为案例分享了在推动区域化慈善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重点介绍了四大推动模式,包括传帮带的助力模式、联合公益的倡导模式、五位一体的联合孵化模式、互助体系构建的规划模式,在推动区域化慈善建设中义仓发挥了在社区慈善教育、慈善资源整合、社区慈善文化发现、社区慈善产品建设以及社区慈善发展规划五大方面的促进作用。 同时,来自温江、重庆的企业、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分别从企业参与社区慈善中内部和外部慈善文化的构建,社区基金推动社区慈善建设以及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慈善建设等多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具体案例的分享。恒大城社区代表指出通过以“微基金”搭建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推动社区公众可自主管理、持续参与“共益”平台,同时发挥居民专长来改善社区生活品质,而在基金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协商模式,对于社区基金未来发展可以探索公益产品自我造血的方式。 
主题分享结束后,参会的听众与嘉宾就企业参与慈善的方向、社区慈善品牌化发展、如何推动公众筹款、社会慈善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其中郭虹老师谈到在整合社会慈善资源中基层政府能够在政策资源支持、公共空间场地支持以及商业资源整合支持等相关方面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次论坛在线人数超过100人,论坛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实践者们思考的终止,期待未来有更多交流机会,共同就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不同人群的智慧。 特别鸣谢成都市温江区民政局,成都市慈善总会,温江区慈善总会,重庆市九龙坡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对论坛成功举办的指导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