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北京10月23日讯(记者 冯赣勇)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2021年10月21日、22日两晚,由北方昆曲剧院原创的大型昆剧《林徽因》在北京天桥剧场盛装演出,为观众立体演绎了林徽因,这位“第一才女”的传奇人生故事。精湛的演出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林徽因(顾卫英-饰)与梁思成(杨帆-饰) 
林徽因与徐志摩(王琛-饰) 记者昨晚在北京天桥剧场观摩了第二场演出,舞台上,《林徽因》一剧其动人心扉的唱腔与大气唯美的舞美效果完美结合;由顾卫英与杨帆分别领衔主演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表演细腻,声腔动情感人;其它演员也均可圈可点。近百人出演的庞大演出阵容,堪称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制作。 剧照精选(摄影:冯赣勇) 

林徽因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建筑师、学者、诗人、作家、爱国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作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与梁思成一起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该剧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为中国建筑事业,以及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林徽因完成新中国的国徽设计,是在得知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之后,虽身体抱恙,仍克服困难、全情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当得起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虽身躯娇小虚弱,但始终满怀着崇高的敬业献身精神和矢志不移的爱国之情。 

戏曲无奇不传,昆曲文本旧称“传奇”,特别擅长塑造和表现奇人奇事。而林徽因“一身诗意、一世传奇”,正契合昆曲的中和雅正之美,其绚烂人生值得艺术再现。基于此,北方昆曲剧院邀请知名艺术家,协力打造这台崭新的原创大型昆曲《林徽因》。 

该剧着重展现林徽因作为一代才女的人格独立自省和情感自持的时代意味,表现出在时代风云和巨大转折时,一个现代女性的人格养成和情感发展。全剧通过“英伦岁月”“佛光寺”“李庄苦难”“人民英雄纪念碑”“拆城之争”几个林徽因人生重要节点构织为戏剧情节,细腻深入地抒写林徽因致力于建筑与美术事业,付出一生心血,并由此达到文化自觉的时代高度,以及林徽因、梁思成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感与作为知识分子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 

导演杨小青已经79岁高龄,她曾导过百余部戏曲作品,涵盖京昆越绍瓯桂等数十个剧种,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以“诗化”镌刻国韵,以“传承”推陈出新,对推进当代“戏曲现代化”进程贡献卓越。由于对林徽因这个人物的喜爱,她推辞了众多邀约,加入创作团队。她将剧本描写的五个篇章定位为“选择”“升华”“坚守”“登峰”和“终其一生”,非常感慨在那个年代,以林徽因、梁思成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具有的文化认知和远见。“我觉得林徽因这个人物的表达,是适合昆曲的。她温文尔雅,外在安静婉约,内心的情感和理想却是浪漫的,这与昆曲的艺术特质和韵味有相通的地方。选择这样一个人物来创作,对昆曲题材的拓宽也有好处。”杨小青导演动情地说。 

为饰演好林徽因,体会这位“灵魂带着香气的女子”,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顾卫英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排练中与导演反复沟通推敲,逐渐才进入角色内心,为各场次不同时期的林徽因所感动。她将这个过程形容成自己的一次蜕变,是表演上的一次探索和提升。 

顾卫英表示,“昆曲舞台上还没有过类似的题材和表演方式,怎样才能塑造好这样一个大众喜爱的人物,用昆曲来演绎她,对演员有着多重的挑战性。故事情节是片段式的,但我希望用她的品质和精神将它们串联起来,丰富她的情感,展现她的才华,表达当代所需要的文化引领和美感认知。” 
完美谢幕(摄影:冯赣勇) 昆曲《林徽因》的舞美设计追求写意化和现代感,巧妙地运用旋转舞台,配合灯光等元素,实现时光流转、空间转换的效果。舞台布景在简约中不乏新意,些许留白为观众拓展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图文:冯赣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