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2 月 16 日,员工戴着口罩和防护服在江苏省泗洪市的一条智能芯片生产线上工作。(法新社)
中国电动车产业蓬勃发展,然而,中国自制的车用芯片供应不到5%,导致九月的乘用车销售下降,关键就是“缺芯”。
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10月12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九月乘用车零售量158.2万辆,年减17.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九月车市相对低迷,关键在“缺芯(汽车芯片)”导致无车可卖。 引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谈话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在国内的半导体供应不足5%。”崔东树分析,主要是由于关键芯片和零组件的海外供给受阻,供应链问题目前只能以周为单位进行供货,生产损失巨大。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却不代表中国有能力自行生产IC芯片。据IC Insights今年1月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自产半导体数量占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比重,从2010年的10.2%,增加至2020年的15.9%,并预测2025年将增加至19.4%,但这远不及设定的70%的目标。 而且2020年15.9%的自给率中,总公司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仅有5.9%,其余1成则是由在中国设厂的国际大厂,包括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等生产。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还是有很多的管制,中国试图在半导体生产设备自给率上有所突破,进而达到他的芯片自制率,但仍面临在生产设备、技术与材料上被卡脖子,要突破还有很大的难题。 并不是砸钱就会有技术创新 2014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共同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总规模1387.2亿元。《纲要》称,主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兼顾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环节。2019年“大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突破2千亿元(2041.5亿元)。 美国严格防止中国使用美国先进的技术,现在中国遇到困难,尽管中国投入很多资源,但是在创新上有很大的问题。例如从台湾还有其他国家挖了半导体人才,这些人才离开原本环境之后,到中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功能。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过去中国不是做’两弹一星’,引进人才,各种科技研发机密突破还是会有,还有中国在数据上的骇客等。蹲马步在家里练功还是会做,各种手段从外面找技术还是会更积极。”
台北科技大学智财所副教授江雅绮认为,过去中国靠着大量的劳力与市场,度过一个很平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却无法解决新创、尖端的技术,以及供应链的整合也是严酷的考验,这些都触及到中国的“软肋”。江雅琦说,中国没有办法调整过来,甚至也不愿意去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