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讯(王义东)6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江西省玉山县下镇镇生姜村,见到了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占文盛老人。老人家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精神抖擞,谈笑风生,眼不花,耳朵有点聋,但反应仍然相当机敏,思维只稍减当年。谈及当年战争年代,老人家如数家珍……

1932年10月,占文盛出生在玉山县下镇镇生姜村,他兄弟姐妹3个,他排行老三。由于贫穷,占文盛只读了小学四年级,父母死得早,就跟着姐哥以务农为生。 
1951年7月,占文盛和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军,体检,政审一路过,经过一个月新兵的训练,占文盛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17连,不久,他就去朝鲜板门店打仗,刚进部队时,战火冲天,到处都是炸弹坑,不久,他在机枪连担任班长。前线穿插打得激烈,伤员不断被转运下来。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没有重任,只能在荒郊野外卧着睡,或战壕里,或防空洞里,横七坚八地躺着,或树墩上打一个盹…… 
严寒,饥饿,武器装备落后弹药匮乏,供给困难……在朝鲜战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战争变得越来越惨烈。“有时正要干饭,敌机来了,只好躲进防空洞,弹片都落到菜盆里……”占文盛说,行军打仗,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肚皮与敌人拼也是常有的事。 
由于敌机的狂轰滥炸,部队后方供给运不到前方部队,战土们经常是吃一些把炒面,整整熬过一个星期,饿得头晕目眩。 在朝鲜战场,美军空军非常猖狂,经常对志愿军的后方仓库和铁路交通狂轰滥炸,占文盛和战友们白天隐藏在防空洞里研究作战计划,晚上借着敌机的灯光打击敌人。他们经常守着机枪,分成两班,一班值守,另一班在机枪旁睡觉,24小时不分昼夜严密监视着天空动静。据说,占文盛射击敌人飞机坠下山岸,还立了大功。说起这段难忘的往事,占文盛精神焕发,眼神放着光,仿佛又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就这样在朝鲜打仗打了7个月,战争结束后,他随志愿军部队回国,返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家休息一个月后,占文盛被安排到上饶县煌固地质队上班,他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兢兢业业地工作,因业绩突出,他多次被地质队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 29岁那年,占文盛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地村里姑娘封春莲,结了婚之后,生了两儿,两女。就这样占文盛在地质队工作了8年,由于种种原因,他辞职回到了自己家乡种田。 1973年农历五月廿六日,是玉山最大一次的涨洪水,村里水库倒塌了,村里所有房屋都被洪水冲塌,还淹死了村里27人,占文盛家里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以及所有财产都付诸东流。所幸的是,占文盛在洪水中,他爬在石涯上,一双手抓住一颗小树根,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自救了。 封春莲被洪水淹没的腰部,她当时嘴唇已经发紫,眼睛也是通红,幸好她抓住山边上一颗小树木,艰难地爬上大山上,脱离了危险。后来,他俩知道,是村干部们帮他俩救起了四个孩子……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几十年,占文盛在家乡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大公无私,团结邻里互助互爱,助人为乐爱家爱国。占文盛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全村人的肯定和赞扬。 在家乡,占文盛一头扎进田间,立志扎根发展农业,开始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他最先办了鸭场,不料,当年当地暴发禽流感,损失惨重。他又重整旗鼓,摸索着养过鸡和莳茹,收益都不太乐观。接连受挫的占文盛并没有气馁,他说:“多亏了部队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越挫越勇”。 没种过田,占文盛辗转找到当时上饶市最大的种粮大户拜师。他一边兔费帮工,一边苦学育秧,插秧,施肥,收割等种田技术。最终,学成出师的占文盛,在家乡承包了20亩土地,开始了优质稻种植。 从此,占文盛像着了魔一样,把所有的心血都投注到稻田里。上苍不负有心人,军人出身的占文盛,种水稻也和别人不同,竟能种出"军味”来。他的田里,禾苗整齐,俨然一排排身着戒装的战士。他从一个农业战线上一位刚入行“小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兵”。 每当收割稻谷时,当地村,乡镇机关干部以及志愿者都会纷纷来帮助占文盛抢收。每当春节时,当地政府还为占文盛送去营养品,床上用品以及慰问金,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如今,占文盛已是89岁的高龄老人,老伴封春连比他小11岁。老俩口相亲相爱,经常在一起散步,种菜,占文盛还每天读书看报,坚持学习。四个子女在外打工,也十分孝顺他俩。 占文盛身上曾被弹片炸伤过,现在有时还会痛。除此之外,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他还没有入党,他知道组织在考验他,随时接受党的考验……谈起个人的人生,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永远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