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6月30日讯(记者 容嘉鹏) 近日,记者采访到杰出诗人容炜俊,其诗作《七律•咏港珠澳大桥》以独特魅力引发广泛关注。 记者带着读者的期待,与诗人一同探寻这首诗如何以精妙笔触,勾勒港珠澳大桥的宏伟画卷,抒发对这一伟大工程的独特情感。 
▲港珠澳大桥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七律•咏港珠澳大桥 容炜俊 茫茫沧海架天桥, 粤港相衔气势骄。 铁臂横空惊远客, 银虹跨浪映重霄。 千年绮梦今朝现, 百载宏猷斯日描。 喜看通途成伟业, 伶仃自此不萧条。 注:①天桥、铁臂、银虹,喻港珠澳大桥。②重霄,即高空。③绮梦,美丽的梦。④宏猷,宏大的规划、谋略。⑤通途,畅通的道路。⑥伶仃,即指伶仃洋。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 
▲港珠澳大桥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一、诗意赏析点评 (一)诗人情感与诗意构思 诗人容炜俊对港珠澳大桥满溢赞叹与欣喜之情。在诗意的编织中,以“茫茫沧海架天桥”起笔,瞬间将读者带入宏大场景,奠定豪迈基调。借“铁臂横空”“银虹跨浪”的生动描绘,展现大桥雄伟身姿,流露出对其壮美外观的惊叹。 “千年绮梦今朝现,百载宏猷斯日描”,则从历史维度切入,饱含对梦想成真、规划得偿的感慨与自豪。最后“喜看通途成伟业,伶仃自此不萧条”,直白抒发对大桥建成改变伶仃洋面貌的喜悦,情感层层递进,构思精巧。 (二)综合赏析点评 这首诗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将写实与抒情完美融合。诗人运用丰富且贴切的比喻,如“天桥”“铁臂”“银虹”,赋予大桥鲜明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其雄伟。 从描绘大桥的外在形态,到挖掘其背后承载的千年梦想与百年规划,诗的内涵不断深化,展现出诗人对时代发展敏锐的感知与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大桥壮观景象的生动刻画,又有对时代成就的深情礼赞,体现出诗人广阔的视野与深厚的情怀。 (三)整体语言评价 “语言生动,意境豪迈,情感真挚,底蕴深厚”,《七律•咏港珠澳大桥》是一首佳作。 诗人以生动笔触,寥寥数语勾勒出气势豪迈的意境,使读者仿若置身于茫茫沧海之上,目睹大桥的壮丽。真挚情感贯穿始终,对伟大工程的赞美自然流露,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为诗作增添了丰富内涵。 
▲港珠澳大桥 记者容嘉鹏/供图 二、诗意韵律中的心灵鸣奏 通过与诗人容炜俊的交流,记者深刻体会到其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洞察和对伟大建设成就的由衷歌颂。 相信这首诗会如同一座桥梁,引领更多读者领略港珠澳大桥的魅力,感受时代奋进的磅礴力量。 
▲诗人 摄影师 记者容嘉鹏 【作者简介】容嘉鹏,笔名羽翔,诗人、摄影师,《中华时报》记者。系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楹联学会会员,五指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五指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容嘉鹏在摄影艺术和诗词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作品以极为凝炼的笔墨和极致画面光影,烘托出极为深邃的意境和宽广的情蕴,行文简洁犀利,想象奇特新颖;文字对仗工整,清娴淡雅幽香;语言质朴明达,刻画细致真切。无论是谋篇布局、光影相映,还是遣词用句,都显示了娴熟的艺术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