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新闻网 12月5日讯(记者苗苗 广州南沙报道)有五千悠久历史的中国蚕桑行业正迎来重大变革!12月5日,记者从在广州南沙举行的“蚕丝蛋白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暨蚕窝产业集群成立仪式”上获悉,我国科学家已成功从蚕茧壳中分离出大分子丝胶蛋白干片、丝素短纤维和小分子蚕丝胶蛋白液,这三种原料深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有望形成万级亿新蓝海。当日,吹响全面开发蚕桑产业的“蚕窝产业集群”正式揭牌并宣布落户南沙。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原农业部纪检组组长、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组原组长、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宋建朝;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张丽;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南平;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木旺;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科技咨询评估处原处长程鲁川、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副主任廖森泰、南沙区副区长马洁红等领导嘉宾和企业界人士共200多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产业集群揭牌。 科技赋能传统:实现蚕茧从穿到吃的革命性升级 会议指出,中国蚕桑产业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丝绸曾流通全球,造就了横跨亚非欧,辉煌数千年的“丝绸之路”。随着时代变迁,中国丝绸不再风靡全世界,蚕桑养殖也步入夕阳产业,但中国科学家近年已经从古老的蚕茧中找到新源泉。 研讨会上,中科国思生命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国思生物科技研究(广州)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蚕窝产品发明人邵辉透露,研究蚕茧最初源于国家六部委2021年发布的《桑蚕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和国家十一部委发布的《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家文件明确提出要聚焦科技赋能,持续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从传统优势食品产区中培育出一批百亿、千亿、万亿的食品产业。作为山区长大的孩子,他以从小就熟悉的蚕茧作为研发对象,运用新科技从蚕茧壳中分离出大分子丝胶蛋白干片、丝素短纤维和小分子蚕丝胶蛋白液。而这三种原料能应用于新材料、化妆品与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后来他得知日本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中国蚕茧,一个急迫的想法从他的脑海中浮现:尽快成立一个蚕桑行业集群,集中全国桑蚕主产区资源,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拳头产品,带动中国蚕桑业抢占国际市场。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集群发起单位中科国思公司以大分子蚕丝胶蛋白干片为原料,成功研制出“蚕窝”产品,2022年12月产品通过贵州省卫健委的食品标准备案,在贵州安顺实现量产,并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和SGS国际食品标准检测,这意味着蚕窝实现了蚕茧从穿到吃的革命性升级。目前蚕窝制造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除在贵州生产外,也授权在台湾省批量生产,开拓海外市场。
产业集群引领:促进蚕桑综合效益提升10倍 据中国丝绸协会统计,今年1-8月,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为9.38亿美元,同比下降。有专家预测,目前我国蚕茧总产量72万吨,如果全部生产成丝绸服装出口,年出口额也不足50亿元,而且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只有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深度融合,将蚕茧实现从穿到吃的革命性升级后,桑蚕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才可以在市场上大幅提升。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指出,国家现在提倡大食物观,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以营养健康导向,加快我国食物系统转型升级。我国解决了“显性饥饿”的问题之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造成的导向的“隐性饥饿”问题越来越突出,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慢病呈现高发态势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科学开发桑蚕产业,推出“蚕窝”这类产品,不但能增强国民体质,还可增加农民群体收入,利国利民,大有可为。 邵辉院长分析说,蚕窝与燕窝同属动物唾液蛋白,口感相似,但同当量的蚕窝所含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营养指标高出燕窝5-7倍。燕窝现在全球市场每年有超过3000亿元的销售额,蚕窝则刚刚兴起。若以蚕茧为原料开发出蚕窝产品,年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若再以蚕茧为原料开发化妆品、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品,年产值会达到一万亿,综合效益可提升10倍,开辟出一个产业新蓝海。
链主企业带动:围绕蚕窝产品重振丝绸之路荣光 开发蚕桑产业,还需要龙头链主企业整合资源。当日会上,由国家桑蚕丝绸科研机构、丝绸品牌企业、桑蚕主产地区代表、商村会及企业代表等组成的“中国丝绸桑蚕品牌集群”正式揭牌成立,并宣布落户南沙。国内桑蚕主产区石泉县、宁南县、高县、祥云县的政府部门及企业代表与产业集群签订协作协议。港澳地区和马来西亚的代理商也出席仪式。 据集群的链主企业中科国思方负责人介绍,集群会引导全国各地的蚕桑主产区加工出蚕窝的初级原料,然后会将初级原料集中运到南沙进行深加工,销售总公司设在南沙,依托南沙港口销往全球市场,预计用两三年时间,蚕窝产品的年销售规模会达到千亿级,五至十年会带动形成一个万亿级的桑蚕产业集群。 南沙区副区长马洁红表示,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农业资源丰富,全区农业总面积35.5万亩,有省级农业产业园4个,获批建设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近年南沙坚持科技赋能农业,集聚了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农业企业,建设了现代化桑基鱼塘,开发出桑叶面、桑叶红茶等新产品,非常欢迎蚕窝集群落户南沙,南沙将当好东道主,提供贴心的服务,让小蚕窝推动大产业,促进中国蚕桑产业开发利用和国际合作,为新时期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沙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