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争朝夕,策马扬鞭开新局。新年伊始,大地万物复苏,广州市增城区水务项目西福河乌石陂重建工程已由施工单位提前投入施工人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呈现出了一派繁忙的景象。
春节刚过,开年即决战、开局即加速,马力全开,增城区各项民生水务工程相继投入紧张建设施工中。铲车、挖掘机轰鸣不断,工人们穿梭在工地上,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施工作业。项目紧抓安全、进度,积极开展工人复工复产安全交底及节后现场安全检查等工作,项目建设工地呈现出抢抓生产、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增城区民生水务项目在新的一年里,正按照计划开春即开工、有条不紊地推进,为增城全区人民送上水务的优秀民生答卷。 
(图1 节后施工现场) 
(图2 复工复产安全交底会议) 回顾过去一年,增城区水务局以“党建+河长+科技”系统为引领,创新开展党员小微水体巡查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巡查活动,党建引领各项业务工作取得实效。根据数据显示,增城区水务局在2023年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年投资51.4亿元,完成率101.1%,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在城乡供水污水提质增效方面,完成2978户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35宗农村供水改造工程,全市排名第三,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用水条件,提高了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完成51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样板村建设及推行“区排+农户”农污设施运维模式,成功打造省民生实事样板。在推动城乡绿美品质提升方面,完成31.7公里碧道年度建设任务,全市排名第三;完成708亩堤岸防护林建设任务,全市排名第一;完成雅瑶河湿地建设,水生态提升显著。其中,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增江碧道)获2023年度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广东唯一),通过2023年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获2021—2022年全国水利工程大禹奖等3项国家级奖项。在保障水安全底线和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方面,完成1宗水库、14.8公里堤防、5座水闸、2座泵站加固工作;完成增城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市阶段性评估;拆解十条疏浚船只,消除增江重大防汛安全隐患。增城区在册40个历史易涝点减为29个,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约60平方公里,排名全市第二。在水利设施安全监管方面,三江灌区开工建设;完成12宗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2宗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建设,其中正果电站是全市唯一通过省级评审的项目,92宗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这一切成果的背后,是全区水务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奉献与努力,也是全区群众对水务工作鼎力支持的结果。 今年,增城区水务局将继续在做好幸福感满满的为民工程上发力。一是加大水务建设投入力度,计划开工水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计217宗,涉及水源保护、供水设施改造、污水处理等多个民生重点领域,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区水务服务水平。二是推进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新、开发区2座下沉式污水厂建设早日建成发挥实效,谋划新塘厂新建、中心城区污水厂扩建,解决区域污水处理现状不足问题,着力保障东部中心等重大平台发展。三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雨水、污水专项规划编制,持续优化水生态水景观,高品质建设绿美增城。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国家15条”硬措施,紧盯水务重点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机制,汛前落实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安全度汛。五是继续优化排水行政审批(服务)办理流程,实现“零跑腿”线上同步办理排水接驳及排水许可。推动“电水气网”联办机制形成常态化,细化信用报告或承诺书等视同物业权属证明的适用群体和适用范围,加快增城区实现“电水气网”业务的“六联办”服务,为企业减负。 在增城区的各个水务项目工地上,现场看到的不仅仅是繁忙的施工场景,更是增城区水务局的超前规划乃至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些民生水务项目,不仅关乎着群众的日常生活,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开工和建成投用,增城区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环境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这些民生水务项目的推进,也将持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助力增城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广州打造“现代活力核”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市增城区水务局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继续推进水务民生项目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