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及楼市近日被低气压笼罩,表现持续乏力,背后实际上是香港的一个结构性原因。 香港股市在去年的12月29日(星期五)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当天意外的收盘微升,但综观全年,港股延续过去三年的弱势表现,恒指连续第四年出现大幅下跌。 2024年,港股并没有持续去年最后一天的微,继续掉头跌跌不休。 香港恒生指数本月2日开市以来,共下跌1,705.91点,恒指本周三(17日)下跌3.7%,更创15个月来最大跌幅,而周四(18日)恒指上升127.92点以15,429.21收市,却仍比1997年回归时低出936点。 香港股市不振,自然是外资对前景没有信心,开溜了。 香港去年末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到,要吸引海内外公司来港设立总部及分部业务,发展「总部经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更在电台节指疫情后企业陆续回香港发展,有信心更多企业会返回香港,但政府统计处去年12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只有1336间外资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较前一年减少75间,跌幅超过5% ,较2019年高峰期的1541间,更跌了13.3%,也是自2012年以来数目最少。 驻港地区总部减少得最多的是美资及英资,前者减少26间(10.8%)至214间,后者减少19间(14%)至115间;而日本则减少了6间(2.8%)至206间;中资在香港设有最多地区总部,但也减少了4间(1.6%)至247间。 其实,股市是对经济的预期。 香港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正进行咨询,截至去年11月30日,港府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赤字1,641亿元港币,外界料本年度赤字势直迫1500亿元。 香港经济疲弱,在经济衰退和股市大跌双重打击下,外界又有一些传言,造成了恐慌,影响股市。 香港实际上是面临着结构性的问题。 近年面对着严重的财政赤字,由于卖地及印花税收入远逊预期,所以2023年的千亿元财赤在预料中。 罗兵咸永道香港早前预料,香港政府在2023/24财政年度将录得1,100亿元的财政赤字,另估计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政储备为7,248亿元,相当于约11个月的政府总开支。 有传因为赤字,需要增加收入。 香港政府正研究各种措施纾缓公共财政压力,包括计划调整公共服务费用、陆路离境税和资本增值税等等措施,一系列增加成本的措施自然对市场是负面的。 但正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大会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澄清,指目前不具备条件,香港在短期内不会推资本增值税。 正由于财政压力大,节流不容易,自然要想办法开源,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其实于今年初就明言,「资本增值税是研究范围之内」。 虽然他亦补充「有充分讨论前不引入新税种」,但此言一出,投资者难免对入市就产生了戒心。 这让香港产生矛盾,政府需要增加收入,但增税选择让投资者增加成本,吓退投资者不仅少了投资效应,政府根本就无处可收税。 香港股市不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结构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