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 > 名家專評
 
一场商务汉语创新大赛 英国学生讲述中国故事
时间:2023/9/20 17:09:03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纪硕鸣

2023年度423日,伦敦中国银行大楼的培训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商业中文竞赛正在举行。台下端坐着的六位华裔评委,台上的竞赛者都是欧洲学生,竞赛全程以普通话进行。不少竞赛的讲题都与中国有关,以一个外国学生的感悟讲述与中国相关的故事。

这个名为「英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和商务创新汉语大赛」的赛手都是来自英国各大学选修汉语的外籍学生,他们用普通话表达学到的商务知识和商业创新理念。竞赛的既是商务创新,还是普通话的中文表达水平。这样的竞赛已经是第四届了。

首届比赛始于疫情肆虐时,英国封城的20204月,前三届都只能在网上进行。今年首次线下举办,中央电视台还做了现场直播报道。连续四年来,来自英国十几所高校的50余位学生参加了这样的比赛。

竞赛的选题大多与中国有关。2021年的第二届商务汉语比赛中,一位二十来岁的英国学生詹其诗(Cindy Chim),面对四位商务汉语教学资深教师和四位商界翘楚担任的评委,用一口流利中文以PPT讲解。以八分钟的时间用普通话清楚表达他的商业理念。 然后接受专家们的中文提问。

詹其诗一直关注着中国吉利汽车收购伦敦黑色出租车(black cabs)的新闻,这家善于并购的中国车企能否顺利落地伦敦需要什么条件?于是她认真进行了市场调查,然后整理出自己的思考:黑色出租车是伦敦著名的城市标志,中国企业要进入英国市场,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 她用中文表达,虽然算不上字正腔圆,但吐字清晰,条理清楚,论述在理。 

用学到的汉语及商业知识,精湛的讲述与中国相关的故事,她的论述获得了赞誉,评委们甚至认为应该把她的商务建议转达给吉利。

詹其诗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香港人,从小父母离异,她随父亲在英国生活,中文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学习的。除2021年商务中文比赛外参加过2019“汉语桥”全英大区赛,获得过三等奖。2021年参赛时学习中文两年。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令汉语教学在英国高校一段时间中成为热门学课。 据悉,超过一半的英国大学开设了汉语学分课程,其中不乏有商务汉语及相关专业。

但很多年来,英国大学教授汉语就是在课堂上,学习成绩检验的单一标准是课堂内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视实际应用。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教师宋连谊在英国从事汉语教学30多年,参加他的授课学生少说数千人。 学生热心学中文时,都要开50人的大班来授课。有时候同时几个班,还要带硕士生。可谓在英国桃李芬芳。

宋连谊老师边教学边想着一个问题。英国学生学了中文该如何应用?但在英国,不是母语的汉语学习结束,要找一个实习的机会都很难,如何应用谈何容易。这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世纪难题。

宋连谊老师教大学本科四年级的高级汉语,还有高年级商务汉语。近几年,宋连谊老师一直酝酿着要将汉语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他尝试让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就是要应用,让英国学生有更多走出课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的机会。」在宋老师看来,这也是教学者的责任。

20204月,宋连谊老师联络英国的其它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英国大学生商务汉语大赛」,包括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和伯明翰大学派选手参加了。一开始的设计就模仿常见的商业设计类的比赛,评委均是成功商业人士,选手的商业理念及模型要被接受,就有希望直接拿投资的那种。所不同的是,宋老师设计的大赛都必须是以中文表达、母语为非华语的学生。第一届专家评委由三位语言学老师和三位商务人士组成。以后评委增加到八位。

首届商务汉语比赛经过选拔,有10位学生参与在这个评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每位参赛者要在8分钟时间内,以中文表述完成商务设计的构想以及投资回报的计算等。可以与中国产品中国经济有关,也可以是走向世界的內容,但你表述的对象一定就是中国的客户或者是投资者。

有一位伯明翰大学选手,虽然他主修不是中文而是商学,因为对商务汉语感兴趣而学习中文,虽然中文不是那么标准,但商务设计却非常特别。 

这是一位黑人孩子,肤色一点没有影响他的智商。宋连谊老师说,他的语言发音并不很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商业设计:要制造一款女式鞋子。以解决职业女性上下班换鞋的问题。「看似很简便的构思,却让人觉得很有趣」。

职业女性需要穿高跟鞋上班,她们痛苦的是去上班或者回家的路上依然穿着高跟鞋的不便。于是,大部分女性选择带着两双鞋,上班前下班后都要换鞋。这位学生的设计,只需换个鞋跟,简便而实在,让女性解除换鞋之苦而只要换鞋跟。

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很投入,自然的设计表达及实用性,赢得了评委会的赞誉,这位唯一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获得了首届商务汉语大赛的第一名。

这个故事,给宋连谊老师很大的触动,在教英国学生商务汉语时,以前更多关注的是语言,而实际上这门课的商务同样重要。

结合教学,宋老师一是要把教学与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尽力做到以中文去看世界;二就是与中国结合,请中国的商务专家对话,尽力做到以中文运用认识中国。让课堂中学习中文的外籍学生,有了一个更大的交流平台。

宋连谊老师认为,这样的活动涉及到与中国,甚至就是在以一个外国学生的思维讲一些中国故事,对中国社会发展、对中国的世界影响都是极有意义的。

一位挪威来的女学生,讲述了她在旅游中感受到外国人去中国旅游信用卡不方便,又不熟悉微信、支付宝,支付有瓶颈。她要设计一款国际旅游APP,方便所有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消费支付。4年前,她的这个构想及设计还是挺有创意的。 

有意思的是,这位挪威女生是宋连谊老师的商务语课及高级中文课的学生。宋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让学生做一个mini" 市场调查,这位女生选择做了一个对中国华为手机品牌的调查。毕业后,凭着她的优秀成果,这位挪威女孩被华为的剑桥研究中心招揽。

2021年第二届商务汉语比赛中,有一位德国女学生介绍了德国有一种废物回收的公益环保项目,她特别想推荐给中国人。 还准备向德国政府申请资金,是一位学中文又真心愿意帮助中国的学生。

这些事例让宋连谊老师欣慰,教学和社会结合的理念开始有了成果。以事实回答了一个灵魂提问,学汉语的目的。

宋老师给出的目标,一是肯定要与中国有关,二是不仅通过汉语了解中国,重要的是要有实用性,才能让汉语学习有兴趣有动力,学成要有用。

宋连谊拿出一份2021年第2届的比赛话题,英国学生研究的课题包括: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中国-英国跨文化合作项目;后疫情时代,吉利出租车未来何去何从;中英社交圈;促进中德之间的合作--中国农村地区的废物处理; 意大利餐厅-向日葵等十来个。学生演讲的题目70%左右直接与中国发展有关。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学中国语言本质上离不开中国文化,尤其是当把中国的商业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及市场结合起来的意义。学生在用中文思考商业设计时,早已经不是单一的商务了,文化、社会、法律、市场等,是综合的与中国发展的关系。几十年的教学及几年的商务汉语大赛,让宋老师更领悟到中国文化传播的门该如何打开这一主题。 

遗憾的是,宋连谊势单力薄,企业和社会资源不够。 学生们到中国企业实习的要求他都无法满足,更不要说提供他们与中国商务有关的工作机会。 这成为英国汉语教学的短板。

国內有报导称,世界上日语已超过意大利语,成为全球第五大选择最多的语言,而曾经最受欢迎的汉语,在2021年的排名中已下降到第八位。2020年美国学习汉语的大学生比2016年减少了21%。汉语,对西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了,显得与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格格不入。 

但在宋连谊老师的教学来看,英国学生对学习中国的语言、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还未减,学习中国商业还是有空间和兴趣。他认为,关键是如何以正常的方式,教正常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知前景。

不涉及政治、不需要灌输,这才能让外国学生学好中文,参与讲好中国的故事。

图片2.png

宋连谊老师(中)与参赛获奖学生



获奖者



 获奖者



比赛结束大合照。


责任编辑:中时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山东】沂源县委书记张涛到南鲁山
2 面对面丨与高人为伍-与名师同行
3 传递中华乐器之美,崔君芝携“箜篌
4 交响乐邂逅湿地 天津宁河奏响“生
5 京津冀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在宁河浪漫
6 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讴歌劳动之
7 “五一”遇“五四” 这些忙碌的身
8 天津公交153路引入13.6米全
9 天津公交志愿者暖心护航市民假期出
10 高埗交警持续开展多元化交通安全宣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