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养的年轻钢琴演奏家陈思慧要上大学了。她谢绝了所有国际知名学府的邀请;放棄了香港政府提供的卓越奖学金;放弃了所有英国、美国艺术学院发出了入学通知及奖学金。決心留在香港深造。
9月15新生报到。 经过一番艰难的挣扎,陈思慧没有令导师失望,如期来到了香港演艺学院。 要知道,她早已经获得国际名校的入取通知,并获得香港政府提供的卓越奖学金计划,每年可以得到30万港币的奖学金资助,加上外国名校的奖学金合计起码有50至60万港币。 但遗憾的是,香港政府的奖学金计划都必须资助本地杰出学生读国际名校的,这意味着杰出学生留在香港是不被奖励的。你要留在香港就只能放弃巨额奖学金,这可能在香港教育局颁发卓越奖学金计划历史上也是极少有的。
放棄巨額獎學金留香港 奖学金是诱人的,作出放弃的决定不容易。陈思慧经过思考,怀着对香港的那份情怀,令她作出宁愿放弃政府的卓越奬学金也要留在香港的决定。 她要留在香港,令她不舍的是香港演艺学院,更不舍的是6年导师、著名钢琴教育家黄懿伦教授多年來的培養,給了她很多拿下世界鋼琴大獎的機會。 她希望可以继续师从导师成为一个由香港培养的著名国际钢琴手。 社会不安定,现时的香港年轻人纷纷寻找机会远赴海外,只要有条件就到国外读书深造,绝不留恋香港。陈思慧则不同,她选择了婉拒世界名牌大学、婉拒了巨額獎學金也要留下来要圆她的香港梦。 2023年考试结束不久,过了刚刚成年的18岁,陈思慧已经收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Norma Fischer的入学邀请函,这是大师级的教授,曾经被称为全世界最好的钢琴老师; 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国王伦敦学院也向她发出了录取通知书。欧柏林音乐学院还以35000美元的奖学金作招揽。 还有,美国的伊斯曼音乐学院也给出了37000奖学金的额度,康奈尔大学同样表达出浓厚的兴趣,香港大学也以提供奖学金为吸引。这些著名学府的盛邀,却都遭到陈思慧一概婉拒。她铁了心要留在母校香港演艺学院,不仅仅是因为演艺学院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她更希望跟随已经6年的黄懿伦教授继续深造。 这才是陈思慧可以圆梦的希望。 中国曾经有过不少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如朗朗、王羽佳等。陈思慧也有这样的抱负。朗朗、李云迪都是外国培养的,这还不是陈思慧想要的。凭着对香港的那一份情感,她梦想自己能够成为香港本土培养的国际级钢琴演奏家,代表中国、代表香港站在世界钢琴舞台的颠峰。 看上去斯斯文文,香港少女陈思慧说话也细声细语,但在她十指挥动下的钢琴则充满灵气。 她弹奏出的乐符时而气势磅礴,时而美妙动人,以此征服了无数评委。 十岁开始参加演奏级比赛,至今已经拿得了数十个奖项,有香港的、有亚洲的,也在不少是国际著名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 这些年努力取得的成就,令她有赢得世界著名学院青睐的底气。
天赋加努力十岁开始拿大奖 IB(国际预科文凭)的总分是45分,陈思慧这两年都是保持在39至41分之间。 进入中学的她成为学霸,每年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 除了钢琴,陈思慧在文化艺术上多才多艺。 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的演奏程度都在8级左右,管风琴、唱歌、画画都拿的上手。 是一个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香港年轻人。 还是在陈思慧四岁多的时候一次偶而触摸钢琴的机会,奠定了她的钢琴之路。 那次是母亲带她在香港大会堂观赏了一场音乐会。 看到演奏者拉了提琴、弹了钢琴,小小年纪的陈思慧被那神奇乐声吸引,想象长大站在舞台上的样子,由此动了要学钢琴的念头。 天赋加上努力,她十岁时就以优异成绩考获伦敦圣三一学院钢琴LTCL演奏级文凭; 2021年在第二届世界E钢琴比赛获得第二名。 一般的孩子年幼学琴大多是家长的安排,陈思慧则是自己的选择,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孩子的天性容易多变,她也有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但在母亲的鼓励下最终坚持下来,还时不时表现出她的艺术天赋。 即使在她考演奏级文凭时,腿摔成骨裂,绑着石膏也要坚持拿下了文凭,连考官都觉得这小孩不可思议。 2018年8月,登上韩国釜山主办的《韩国亚洲音乐艺术家大赛(釜山)2018总决赛的舞台,陈思慧勇夺高级组最高荣誉青年音乐艺术家大奖。 同年8月期间她还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了当地的「The International Liszt Ferenc Piano Competition (Budapest)」比赛,夺得少年专业组冠军。 代表香港拿奖回来,陈思慧接获特首办通知,参与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专程在礼宾府为对香港艺术做出贡献的青少年所设置的茶聚。 对陈思慧来说,这是香港给她莫大的鼓励。 十二岁那一年,除了继续中学的学业,陈思慧有机会进入香港演艺学院专修青少年钢琴课程。 这让陈思慧可以去攀登钢琴艺术的另外一个高度。 在香港那个年龄段的钢琴领域,陈思慧似乎已经达到有比赛就可以拿奖的阶段。 她需要塑造新的高度,演艺学院给了她再上一层楼的阶梯。
陳思慧與前特首林鄭月娥合影 感恩香港选择留下深造 选择放弃世界知名学府而留在香港继续深造,是因为陈思慧感恩香港给予了很多机会,她舍不得放下。2015年,陈思慧获得香港政府任命成为艺术大使,虽然大使主要是做义工,但陈思慧有了在音乐会现场服务的机会,享受着免费观赏。至今,她都担当着这一神圣的艺术使命,在香港的艺术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位年轻义工的身影。 之所以要选择继续留在香港深造,陈思慧很明白,因为香港是她实现钢琴理想的艺术摇篮,是她走上钢琴艺术之路的启蒙圣地。 未来一定是她可以实现梦想之地。 即使留在香港有世界顶级排名的港大向她伸出橄榄枝,陈思慧也没有改变自己要留在香港演艺学院的决定。 这六年来,演艺学院给了她太多机会,在陈思慧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不灭的轨迹。 印象深刻的是,香港电台和香港演艺学院有一个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合作活动,主办方选择了32位顶级的本地钢琴家,有些甚至在国际上都小有名气。 陈思慧是由导师推荐临时上场。这是香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作品将永久性在香港电台播放。 距离录影只有三个星期,陈思慧上场了,她经受地狱式的训练,为争取多一点的练习机会,几乎天天住在学院里,最后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功。 陈思慧认为,这样的机会是演艺学院独有的,却给了她,令她特别感恩。 她是32位演奏者中年龄最小的之一。 与香港顶级知名钢琴演奏家同台,对年幼的陈思慧就是提升。陈思慧说,虽说只有短短三个星期,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去深入学一首曲子,而且是要录影完成它,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然,最需要感激的是对陈思慧艺术生命极具影响的导师。 说开了,因为跟了六年的导师,她才是陈思慧难以割舍、选择留在香港的真实原因。 在她的生命中,演艺学院黄懿伦教授是她未来演艺生涯的希望所在。 黄懿伦是香港演艺学院教授,钢琴艺术家、教育家。 黄教授获奖无数,在1993年获颁成为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院士,2000年被列入世界名人录音乐家大全及杰出职业女士,并被列选为21世纪杰出音乐教育家之一。
导师黄懿伦和陈思慧:亦师亦母 今年3月,陈思慧曾应邀赴美国。 康奈尔大学一位著名音乐教授为吸引她,请她去上课体验。 体验试并没有令陈思慧有特别的感觉。 师从黄懿伦导师的教育后,陈思慧对其它的教学方式并不受用,黄教授已经是她艺术生命的唯一。 黄懿伦教授在教学上十分严厉,平时抠克的绝对不允许学生「自由散漫」,但当比赛来临时,她又非常细致的叮嘱。 有好多次,陈思慧在练琴,黄懿伦经过,她会驻足在门口听,一旦听到弹的不到位,会马上推门进来指正。 在陈思慧眼中,黄懿伦亦师亦母,她是艺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 陈思慧说她集严父与慈母一身,走路带风,气场非常强大。 「不用说话以眼神瞄你一下,已经让你紧张到手抖的那种」。 陈思慧很认真的说,前三年,都是在手抖害怕中度过的。 每一次去见导师,敲门之前先要酝酿5分钟,然后再伸出手去。 自己很清楚敲门后可能产生的紧张。 「就是这样的严厉,变成了自己练习钢琴的动力,一点不敢放松。 」 然而,陈思慧对自己导师的崇敬又是发自内心的。 「听到老师弹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演绎的音乐是会让你觉得灵魂的升华。 乐章触及的灵魂深处,由此会被艺术融化。」 在这么一位深情的导师身边,你不舍得离开她,在她的教导下会看到自己艺术的希望。 这也是陈思慧选择留在香港的根本原因。 香港很多著名的音乐人、钢琴家都挂着著名国际学府毕业的头衔,他们很杰出,但都不能说百分之百香港培养。 最近,各学校招生面试官都问陈思慧同样的问题:如何看自己未来的10年。 她的回答都是:希望能以香港身份为代表去参加国际比赛,争取拿到大奖,成为香港培育的钢琴演奏家。 她属于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