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寄希望疫情过后阳光可期,但事与愿违,香港经济事实上仍未见有起色,令年轻一族对香港未来信心不足。 找不到工作、生活在贫困线上,少了生存希望自然失去对前景的期待。
香港民意研究所31日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18至39岁较年轻的一族,近7成对香港前途没有信心,若以行业划分,行政及专业人员有64%对香港无信心。 分析认为,经济复苏常未如预期,加上港府对社会的政治压力并没有减少,让市民对经济发展失去信心并反映在民调上。 过去香港年轻人经常抱怨:「买不起楼」、「储不起首期」、「无升职无加薪」; 老一辈投诉年青人「没责任感」、「只懂吃喝玩乐」、「对社会没有承担」。 如今,经济不景,香港年轻人的就业状况不理想,这样的情况更甚了。 你想有点责任有承担,但社会可能给不了机会。 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在内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香港大学硕士毕业的学生,过去几个月投了几百份简历,仍未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投出的几百份简历,只带来三个面试机会。 其中一家投资银行在几轮面试后向她发出录用通知,但后来因公司冻结招聘,最终取消了录用。 连续三个月「被迫家里蹲」,今年5月下旬,不得不从香港回到广东东莞老家,做起「全职子女」。 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2022年有超过2万名15至24岁的青年失业,令失业率由前年底的8.3%攀升至去年的11%,这比率亦远较其他不同年龄层的失业率只介乎2.7%至5.7%之间为高。 而5.7%的次高失业率更是属25岁至29岁的青年群组,反映30岁以下的香港青年人,失业问题严峻。 另外,香港青年的贫穷问题虽由高位回落,但比率仍然偏高,较2019年时更高。 根据关注基层和新移民的民间组织「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向统计处索取的数据显示,15至24岁的青年贫穷率近年一直上升,在2021年首季达至近十二年来高峰,在当时的60.2万名青年人口中,有14.5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即青年贫穷率为24.1%。 而根据香港媒体引述统计处截至2023年首季的数字显示,当季青年人口跌至55万人,期内有11.4万名青年人生活在贫穷线下,即青年贫穷率为20.7%,仍然高于2019年的19.1%青年贫穷率,但已较2020年全年的22.1%有所改善。 可以想象,年轻人就业率不高,贫困人数增加也是必然。 一场社会运动下,大批年轻人触犯法律被拘捕,带起的挫败感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香港年轻人对前景失去信心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至2022年8月31日,有超过1.2万人因参与示威有关活动而被拘捕,当中1754人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捕人士当中,已有2893人被起诉,当中也有超过500人是未成年人。 挫败感让这一代年轻人蒙上阴影。 梵蒂冈任命周守仁为香港新枢机主教(也称红衣主教),他表示,希望这座城市能给年轻人更多希望。 希望从何而来,一方面要鼓励年轻人有理想追求,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经济,毕竟生存是硬道理,生活的好不好还是求其次了。 香港经济走不上正道,讲什么都没有用,都无法提振信心。 经年轻人有希望,香港经济要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