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16日在广州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发表主题演讲。现录音整理如下(未经其本人同意) 各位代表,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首先谈一谈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党的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牢牢抓住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这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这是国家经济命脉,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 中小企业强,中国制造业才能强。在长沙举行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刘鹤副总理指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在市场主体中的关键重要地位,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培育市场主体。主要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发展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基本力量。关键是从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由大到强,经济又稳又好,关键就是取决于广大中小企业能不能专就是专注主业,能不能精就是精于创新,能不能特就是能不能差异化特色发展,能不能新就是能不能拥有高新技术产品,要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础。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全社会要提高认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专、精、特、新”小企业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把全面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要争取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我们要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特别是我们要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升级,我们走一条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我们要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创新为根本动力。那么要走一条什么样的技术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因此我们说智能制造也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我们说我们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推进很多各种各样的工程,包括产业体系现代化工程、产业基础高级化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优质制造工程等等,但我们都要明确的认识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它是主要的技术路线,应该作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什么?定义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主要可以这样三个方面,第一,智能制造是贯穿于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我们一谈到智能制造,首先想到的是机器换人,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是对的,但不全面,实际上智能制造应该包含产品、生产、服务以及整个的系统集成。 第二,我们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大系统,包含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三,智能制造是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今后15年正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智能制造这样一个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工业完全可以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中国制造工业的开道超车,跨越发展。 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个阶段到2025年,全面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这个阶段主要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工程。也就是说互联网加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要在全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发达地区和重点领域实现普及。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全面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工程,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全国制造业大规模推广应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因此,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从现在到203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总体部署也应该按照这样两个阶段来推进来实现,也就是第一个阶段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工程,第二个阶段是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工程。 
我们刚才提到智能制造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基本范式,也就是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我们不能够走西方顺序发展的老路,我们要走一条新路。为什么?比如说像德国,它的工业4.0是在成功的完成了工业1.0、2.0,并基本完成了工业3.0之后所提出的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是自然的串联式的发展。而中国制造业还处在工业2.0后期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后发优势,采取并联式的发展方式,也就是要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 一方面,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因其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数字化升级。我国制造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还远远没有实现数字化制造。因此,我们扎扎实实的完成好数字化补课,同时完成企业的互联网+升级,实现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 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引领,直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先进的技术,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推进智能制造的新路子,要以高打低,融合发展,采取先进的技术路线解决传统的制造问题。同时,不断的加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向更高的智能制造水平迈进。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智能制造是一个集成的大系统,它包含了智能产品、智能生产以及智能服务三大功能系统,以及智能制造云和工业互联网络两大支撑系统集成而成。因此,我们谈到制造业的创新的内涵包含了4个层次,一是产品创新,二是生产技术创新,三是产业模式创新,四是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在这4个层次上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主要途径。 首先是智能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我们最近比较熟悉的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智能产品,大家可以看到过去20年智能手机横空出世,急速发展,急速普及,而且很快还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同时,近期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汽车正在经历着传统汽车,也就是燃油汽车,到数字化汽车,实际上是电动汽车,到网联汽车,是网络化汽车,一直到尽快的向着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汽车的方向急速前进。我们可以预见新一代的智能制造技术将为产品和装备的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到2035年,我国的各种产品和装备都将从数字一代发展到智能一代,升级为智能产品和装备。一方面将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智能生活产品。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装备将全面的智能升级,我们的大国重器将装备工业大脑更加先进,更加强大。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智能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实际上在狭义上来说就是我们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主要的载体是智能工厂,广义而言,智能工厂包含了产品设计、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业务,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主要的工人是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智能生产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另外一方面是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机器换人,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不仅仅是解决一线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高升的问题,更是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智能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是推进智能制造的主战场。对于我们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个确实也是我们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第三,这个领域我们大家不太熟悉,但是下一步要大力推进,就是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制造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推进第4次工业革命,催生制造业产生产业模式和业态,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完成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将要从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第二,制造业的组织模式将从竞争和垄断走向竞争与协同共享。第三,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我们要实现这三个功能子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络与制造智能制造云平台。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大概念,主要包含了网络、平台和安全三个重要方面,它对我们的智能制造形成了强大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两三个功能子系统,两个支撑子系统,我们把它集成起来,就形成了智能制造的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 第四,专心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提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引导中小企业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开展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基本普及数字化制造,推动中小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推动全国制造业整体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二个建议,要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要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程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建设工程的工作重点。我们正在开展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的隐形冠军的遴选、规划和建设工作当中,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将资金、技术、人才向数字化转型集聚,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升级树立试点示范。 第三个建议,工信部正在推进的智能制造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大工程当中,都要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工程,打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要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加强各行业的共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要调动全社会的各方面资源,开展产业链龙头企业,像刚才我们的龙头企业,中专精特精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协同创新,开展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通过政策、科技、金融人才宣传等多种手段引导激发更广泛的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活力。 中国制造业的同志们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坚定不移的创新升级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经过30年的奋斗,我们的伟大祖国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强国。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支撑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