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国际交流和商务往来频繁,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防控压力较大。为了防范境外输入引起本地疫情传播风险,构筑好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守好中国南大门,广州在全球首创了“国际健康驿站”模式,从布局设计、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全面提升集中隔离场所防疫安全系数。
据悉,第一期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预计9月底即可启用。今年的广交会10月15日开幕,此次有线下活动,预计有10多万人参加,其中也有部分境外嘉宾,根据疫情管控,入境需要入住进行至少三周的隔离观察,隔离期间每三日做一次核酸测试。这也意味着要想10月15日参加广交会一期,最迟应在9月23日左右抵达广州。
该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院感、疾控、心理等多领域专家的意见,选址位于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马沥居地块,远离人口密集居住区域和污染源,距离市区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白云国际机场车程则仅约30分钟~40分钟,便于人员转运和物资保障。 
(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效果图) 布局上,国际健康驿站的主体建筑分为入境人员居住区(A区、B区)、健康服务中心(C区)、医护及后勤生活区(D区)、综合服务楼(E区),安保、消防、餐厨、洗衣房、车辆洗消、废物暂存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每个区域相对独立,区域之间间隔均大于20米,一旦出现阳性检测者,可以立即将其所在组团封闭,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标准要求,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生活区。园区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和物资运送通道独立设置,流线清晰、洁污分开、闭环管理。
健康驿站主题建筑的C区是占地2500平方米的健康服务中心,按照发热门诊标准建设,由市红会医院(市应急医院)负责运营管理,为园区所有人员提供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基本医疗和急诊急救服务;入住人员一旦检出核酸阳性,将立即转至市八医院集中隔离。客房服务和运营管理由国有企业岭南集团负责。
在健康驿站中,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中,通过场景化、智能化的综合应用,打造全流程封闭管理的智慧化健康园区,减少人员 接触和交叉感染风险,提升入住人员的体验感与舒适感。入住的入境人员在转运大巴上,即可完成房型选择和房间分配;到达健康驿站后,无需办理登记手续直接进入组团,并通过智能化系统完成入住、签到、缴费、退房等手续,客房智能设备可以完成远程测温、流行病学调查、询诊问诊等工作,室内视频终端还能提供心理援助、人文关怀、学习娱乐等服务,并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快速完成物资配送和环境消毒,基本实现智能化无接触服务。


在室内,仪器对入住人员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数据上传到系统后台,进行精细化健康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设备和系统均可自动预警,提醒服务管理人员及时处理,进一步保障健康驿站整体环境安全和入住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国际健康驿站共设5074个房间,分为5种房型,面积从18平方米到39平方米不等,另外还设置了11个无障碍房间,可以满足不同旅客的入住需求。在每间房间的门外有一个扫码处,据介绍,入境人员在机场即可获得专属二维码,在房间门口扫码可办理入住。每个房间均为独立的分体空调和独立管道,分区设置独立的排放系统、过滤系统、污水系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房间内墙壁上的智能面板,整合了一键呼叫、健康上报、快速测温、信息提醒等功能。在书桌上配备了“健康防疫爱心包”,内有防护口罩、消毒剂、防疫香囊等。考虑到隔离期间的锻炼需求,还贴心地配备了瑜伽垫等锻炼器材。
走廊内,由餐食配送机器人提供穿梭服务,实现无接触配餐,每间房间门口都放置了一张小桌用于摆放餐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