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央广网报道:2016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结束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二孩”时代。如今,政策实施一年,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报告指出,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等是影响父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从2016年4月开始历时半年,开展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范围包括北京、辽宁等10省(区、市)的0到15岁儿童的父母。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陈晓霞介绍,参与本次调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是否生二孩的为26.2%,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 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从地区来看,北京和东部省份不想生育二孩的家庭比例最高;从家庭类型来看,城市普通家庭已有二孩的比例最低,为29.6%,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为55.9%。 公共服务因素优先考虑 调查显示,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和家庭状况是影响父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陈晓霞分析,此次调查显示,80%的父母在考虑是否生育二孩时首先是考虑公共服务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孩子入园、升学的情况”、“婴幼儿用品质量”、“生活地区环境状况”、“孩子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70%左右的父母认为,“母亲的精力”、“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有人帮助照料”等家庭状况也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另外,调查还显示,不少父母愿意生育二孩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为了“家庭的快乐与完整”、“陪伴第一个孩子”和“儿女双全”。同时,超过50%的二孩家庭存在新的困惑,例如: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等。 专家吁调税减家庭负担 陈晓霞表示,由于生育成本、经济负担、照料负担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的现象,亟需各级政府完善配套政策,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为妇女生育、幼儿养育、儿童发展提供保障。 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朱宗函提出,“家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养育成本太高了,是否可以在小孩一定年龄的养育阶段,把个人所得税徵收予以减免来减轻养育孩子家庭的负担等等。”另外,照料负担也是父母担忧之一。朱宗函研究员认为,祖辈代养现象目前来看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应该接受这个现实,不能总说老人带跟妈妈带相比怎样矛盾、不合适等等。”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相关部门也在为此积极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北京市妇联副巡视员孙凤兰建议,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财政支持性政策,结合北京实际情况,重点推动2-3岁托幼机构建设,并鼓励符合标准的民办企业参与进来。 粤产妇高龄 问题胎儿倍增  图:准妈妈们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排队等候孕检/资料图片 “全面两孩”政策让妇产科及儿科医护资源备受考验,不少地区出现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护士长陈云介绍,去年该院高危重症产妇专区住院人次超2200多人次,手术量高达2400多例,加班加点成了医院的“家常便饭”。 在广东其他综合的三甲医院,产科病房里也早已塞得满满当当,有的连消防门旁边都摆上了病床。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母胎医学科主任潘微表示,几乎每天都要给数十名孕妇做胎儿心脏B超,累得手都抬不起来。而让她更为担忧的是,查出问题的胎儿多了许多,像复杂的先心病以前一个月都没几个,现在一天就有几个,而且多数都是二胎和高龄的妈妈。 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广东常住人口中新增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龄妇女有876万,其中30岁以上的佔了66.8%。作为人口大省,广东的情况也是全国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