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港澳直通 > 社会民生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老齡社會研究報告
时间:2016/12/13 23:35:07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cna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老齡社會研究報告:優化健康衞生政策 共建盛齡城市


unnamed.jpg

團結香港基金今天 (12月13日) 下午舉行「盛齡展姿采 投資拓願景」老齡社會研討會,出席嘉賓包括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先生(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右五)、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左五)、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右四)、醫管局主席梁志仁教授(左四)、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右三)、香港大學思源基金教授(健康及社會工作學) 陳麗雲教授(左三)、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右二)、香港工商專業聯會醫療委員會主席沈茂輝先生(左二)、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右一)及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先生 (左一) 。


unnamed (1).jpg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致開幕辭表示 ,如果沒有善待那些在年輕時候貢獻良多的長者,那個社會就談不上公義和仁愛。正因如此,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構建一個公義和仁愛的社會。


(2016 年 12 月 13 日,香港)團結香港基金今日發表首份老齡社會研究報告,報告指出香港面臨前所未見的人口老化挑戰。基金會倡議政府建立個人化綜合護理系統,系統主要包括「慢性疾病管理醫療券計劃」及「健康促進網絡」,能夠提升整體人口的健康狀況,減少社會對醫療及長期護理服務的需求。 報告亦建議政府和社會各界合力構建「盛齡城市」,以便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做好充分的準備。

unnamed (4).jpg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收入最高的地區之一,政府必須制定與我們經濟實力匹配的政策,因應社會人口老化所洐生的各種需求,提供適當的服務。我們希望這份報告能促成政府與社會各界合作,為所有曾為香港打拚成長的『戰後新生代』安享晚年作出貢獻;讓老弱有所依,老壯有所為。」


香港人口結構將大幅改變


按照推算, 香港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將在 2064 年達到 51 歲*;每 3 個人就不只有 1 個是 65 歲以上長者。人口結構變化將引致勞動力下降,醫療及長期護理的開支亦將攀升,並對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構成重大挑戰。我們預計 2064 年的勞動參與率將從 2014年的 59.3%急跌至 48.6%;長者贍養率則會倍升,即每 1,000 名勞動適齡人口需要贍養567 名長者*。人力資源是社會寶貴的資產,不論老幼都可以為社會作出貢獻 。可是根據統計處的數據,本港 45 歲以上人士罹患至少一種慢性疾病的比率急劇上升。相比 14 至 25 歲的年輕人,45 至 64 歲的人士患上至少一種慢性疾病的風險高出 6 倍,65 歲以上長者更高達18 倍。社會有責任為各年齡層的人士提供充足的醫療服務,讓他們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魄。


建議推出醫療劵計劃


為促進人口健康,基金會建議政府推出「慢性疾病管理醫療券計劃」。計劃兼顧疾病預防和管理,一方面資助 45 歲或以上人士每人最高 1,000 港元進行身體檢查,以便及早診治;另一方面,為高血壓和糖尿病(本港最普遍的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每年 3,040港元的醫療費補貼,讓他們使用社區內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充分利用社區的醫療資源。

unnamed (3).jpg

.香港大學思源基金教授(健康及社會工作學) 陳麗雲教授、香港工商專業聯會醫療委員會主席沈茂輝先生、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與楊永強教授探討香港如何善用老齡社會所帶來的機遇


不過,鑑於計劃可能對社區基層醫療服務造成壓力,報告建議分階段推行計劃。研究顯示,低收入家庭罹患多種疾病的機會較高,故報告建議先以低收入家庭作為試驗,若試驗計劃成效理想,便可考慮推展至較高收入家庭。建立健康促進網絡另外,本港長者入住安老院舍的比率為 6.8%,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比率高。為照顧社區內不同長者的需要,報告建議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和社會福利署,以至私營長者服務機構,建立地區的合作夥伴關係,為長者提供有系統的個人化綜合護理服務,稱為「健康促進網絡」。網絡將涵蓋健康推廣、預防保健服務、基層醫療及復康服務等。報告指出,我們需要全面檢討政府架構、社區、社會福利、醫療、院舍及家居相關配套的基礎設施。


unnamed (2).jpg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


負責領導是次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指出,社會需要採取新思維和態度看待老齡化問題,因為人口老化不只帶來挑戰,同時為我們創造了機遇。楊教授表示:「社會需要投放資源,令香港成為『盛齡城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健康老齡化」架構,我們提出了『盛齡城市』的九大支柱,我認為香港各界應該攜手合作,透過官商民協作模式,制訂老齡化政策。」楊教授強調,重新釐定退休年齡、鼓勵跨代共融的文化、應用創新科技等,都有利建設

可持續的老齡社會環境,從而釋放老齡人口的潛能,最大限度發揮社會資本,將人口老化的挑戰化為社會受益的機遇。


责任编辑:YU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苏州、宜兴两地共同举办书画联展
2 「510挺陸配大遊行」 
3 荷兰旅游:阿姆斯特丹首日行散记(
4 巴以冲突: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今日
5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1171天:&n
6 【陕西榆林】大漠逐绿者:定边治沙
7 从古遗址到近现代史迹,雁江文物家
8 华革会成立76周年暨第十四届就职
9 “民族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
10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2025发布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