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4日
主办单位:中华时报 新世纪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871艺术
协办单位:广东万众拍卖有限公司 甲子文化
展览地址:广州市人民北路871号艺术展览馆
尹石
Yin Shi
(笔名:南鄉子)
1953年12月生于洪泽湖畔
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秘书长)
中国画协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
南京印社副社长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江苏大学兼职教授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江苏钟山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隽永遒劲:谈尹石的人与艺 文/ 吴长江
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一辈是中流砥柱,尹石正是其中一员。尹石幼时受江南洪泽湖万顷碧波滋养,萌发了对书画篆刻及古典文学的兴趣。后虽从军、学医,但始终不辍艺术之理想,终於卸甲寄情书画。六十年代末,尹石的绘画直接师承画家王板哉,王板哉又早年於北平国立艺专师从齐白石、黄宾虹诸先生,长於写意,尤擅花鸟草虫,其作品简约大气、水墨淋漓。尹石也从老师处受益匪浅,学习继承了其绘画主旨,又兼习扬州诸家和现代各派,並通过自己的感受、努力加以发展和光大,终於自成一家。
尹石先生作品
尹石最善墨竹、紫藤、鹰等题材,有『江南一竹』美誉。『竹』是传统文人画的经典题材,初为视觉之艺术,后成为文人士夫惯常的描绘对象,因此成为特定阶层道德情操、人格品格的精神象征。画竹在明末清初尚『奇』风中一变,不再满足於符号化的文化和道德象征,进而影响到清代中期扬州画派诸家,故称『八怪』,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面貌。尹石笔下之竹,亦可从此逻辑推演。一方面,尹石的竹画继承了前辈画家基本的艺术和品格追求,於视觉中追求高尚情操、修养及个性;另一方面,由於社会的发展,艺术自身的变化,尹石的竹画又不仅仅停留在『墨戏』上,更增添了对艺术自身的追求。画中之竹在雋永和遒劲中找到结合点,具有极强的韧性,这种韧性不仅是物理上、视觉上、心理上的,也是文化上和性格上的。
书画同源,是中国画的基本艺术规律之一,元人赵孟頫款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说明了这一点。『八法』乃『永字』八画,是书法中的基本元素,恰巧尹石长於画竹,兼擅书法篆刻,在二者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在这个结合点中,『写意』是重要的统摄,这不仅体现在技法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中国画的意境,亦可理解为『写意』之『境界』。写意画,入门容易,但在掌握基本技法后,比拚的卻是见识和思想,尽管它们並不直接被表现在画面上,但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尹石並不是一位仅仅注重画面视觉的画家,在文史方面,亦有造诣,不少论文、诗词、散文见诸报纸杂誌,这为他绘画的持续拓展和深化,奠定了基础。
而且,尹石並不固守书斋,他对艺术的热爱也不仅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同时也体现在中国美术事业的热心中。尹石担任着江苏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在美术组织和美术教育方面倾注了心血,也收到了成果。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在个人的艺术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也需要在艺术组织工作中热情参与的画家。作为一名国画家,尹石可谓正值壮年,祝尹石艺术之树常青,继续为中国美术事业和江苏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吴长江 2014年5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作品赏析
相关链接:
[ 名家专评 ]画家中的印人——尹石
[ 文 学 ]【尹石/齐鲁行吟】
[ 美 术 ]著名画家尹石为《中华摄影报》题刊头
[ 中华文化 ]尹石/游记 《过故宫》
[ 文化经纬 ]2016丙申年历 · 尹石书法对联选
[ 社会民生 ]尹石、曾晓辉等到「中华时报宜兴基地」调研考察
[ 社会民生 ]尹石、曾晓辉等访问阳春威宇
[ 文化经纬 ]尹石教授访问中华时报海南办事处
[ 文 学 ]尹石诗
[ 文 学 ]尹石诗《去吧,旅途中有我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