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讯】19日上午,“甲骨文字识读进展与研究展望研讨会暨甲骨学发展史馆开馆仪式”在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烟台市福山区隆重举行,同时举办“甲骨宗师 囯学泰斗”罗振玉先生后裔罗琳女士、罗靖国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学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王懿荣、刘鹗及甲骨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郭沬若、唐兰等后裔共计50余人出席了此次仪式。

开馆仪式上,王懿荣后裔王岱坚、周永玲向甲骨学发展史馆捐赠了王懿荣遗物,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原系主任、原文学院院长王仲孚先生捐赠书籍并交由王懿荣纪念馆永久收藏。原山东省副省长、原省九届政协副主席谢玉堂和烟台市文广新局局长徐明一起揭牌,标志着甲骨学发展史馆正式开馆。 
福山区区长李金涛在仪式上介绍,甲骨学发展史馆是王懿荣纪念馆新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地区第一个以甲骨学发展史为主题的展馆,是福山区打造独有的王懿荣甲骨学品牌的又一力作。甲骨学发展史馆的展陈内容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方面,同时系统梳理了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等众多内容,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系统地展示了甲骨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等。 
开馆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甲骨学发展史馆,听取汉字起源、发展和演变情况的介绍和甲骨学研究的各项进程、参观罗振玉先生后裔罗琳女士、罗靖国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展。 
中国古文字学会会长李来付在甲骨文书法展致辞

甲骨文研究大师刘罗王后裔首次聚会留影

中华时报社长曾晓辉(左)与罗振玉后裔罗靖国(左二)、罗琳(左三)、李来付(中)、山东省原副省长谢玉堂(右三)等一起甲骨文书法作品展上。 此次活动负责单位邀请了中国近代研究甲骨文四堂后裔,这四堂是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除了彥堂后裔因故没有出席外,其他堂的后裔都从各地赶来出席此次活动,特别刘罗王后裔也是首次聚会,雪堂与观堂后人相聚时谈先辈友谊、学术成就及甲骨文研究发展。如果把青年时代的王国维看作晚清少见的一匹千里马,那么,当时的罗振玉无疑是名副其实的伯乐。 罗振玉后裔任光宇认为, 相对于罗振玉为中华文化继绝学立下的大功来说,诸如去为溥仪作儿皇帝 帮忙跑过腿、在抢救湮灭之中的中国古籍时私藏过几册书、在“灶几不黔”的状态下卖过一些 真假古董给外国人之类的非议,都显得鸡毛蒜皮。无论君主立宪、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或 共产主义,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一,都有其特定的合理性和历史渊源。 文明世界明白,能真正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不倒的,不是人口,不是武功,不是军队;而是 文字,是文化,是学术。人类历史证明,引领文明进步的科学发明、学术成就才是不朽,“为 万世开太平”正是在此进程中孕育其内;而政治制度、政权领袖的兴替,相比之下却常常是“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