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文化动态
 
组图∣中华诗坛:陈垂夫《五绝•谒红色娘子军像‌》赏析
时间:2025/7/8 12:12:13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容炜俊 容嘉鹏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7月8日讯(记者 容炜俊 容嘉鹏) 近日,著名诗人陈垂夫先生携其新作《五绝•谒红色娘子军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在采访中,陈垂夫先生深情回忆了他创作这首诗的初衷与灵感来源,并分享了他对红色娘子军精神的独特感悟。

陈垂夫表示,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当代女性力量的深刻思考。记者在现场感受到,这首诗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与深刻寓意,令人动容,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

红色娘子军雕像1.jpg

▲红色娘子军雕像 记者容嘉鹏/供图

五绝•谒红色娘子军像

陈垂夫

头戴蒲葵笠,

身披蓑草衣。

敢迎风雨骤,

孝女哪时归。

注:仄起,平水韵。

红色娘子军雕像2.jpg

▲红色娘子军雕像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一、诗意赏析点评

陈垂夫先生的《五绝•谒红色娘子军像》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诗人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红色娘子军的鲜明形象,表达了对她们英勇无畏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中的“头戴蒲葵笠,身披蓑草衣”不仅描绘了她们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更凸显了她们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敢迎风雨骤”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她们在艰难困苦面前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

而“孝女哪时归”则巧妙地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与传统孝道观念相结合,引发读者对战争年代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蕴深远,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二、诗中深度寄意

通过本次采访与对《五绝•谒红色娘子军像》的深入赏析,记者深刻感受到了陈垂夫先生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追求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能够引发读者对历史、社会与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信这首诗将会在广大读者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更多人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读者们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会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网络——陈垂夫1.jpg

▲诗人陈垂夫

【作者简介】陈垂夫,诗人,男,海南乐东人,主要从事海南民俗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参与搜集、整理、编纂出版一系列《海南民俗文化丛书》等。近年来,陆续进行诗词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作品散见于《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等各类书报刊物。

 

网络——中华时报标志2.jpg


责任编辑:荣耀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组图∣中华诗坛:陈垂夫《五绝•谒
2 七一前夕送墨宝 北京书法家李广效
3 吕国英:行尸走肉皆无宰
4 吕国英:怪山多奇峰
5 吕国英:天塌女娲听命
6 球痴评球·继续恐韩
7 洛阳召开暑期旅行社团队票务协调会
8 山东沂源南麻街道河南村:“师徒”
9 【广东】河源江东新区崇明实验学校
10 【广东】广东优品展览会来了!9月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