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皆无宰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357) 艾 慧 行尸走肉皆无宰,穷奢极欲尽狂魔。 问天几时启删减,人寰重置更奈何? 2023.08.06 哲思利刃劈向数字时代的精神荒原——吕国英《行尸走肉》诗境探深 吕国英先生四行短诗如一把淬火的思想利刃,刺穿了现代文明的华美袍服,暴露出内里溃烂的精神创口。这绝非寻常讽喻之作,而是一则裹挟着存在主义焦虑与终极救赎渴望的当代启示录。 首联以“行尸走肉”与“穷奢极欲”的强烈反差,揭开了灵肉分离的双重病灶。“无宰”二字道尽精神主体性的彻底消解——当灵魂沦为消费主义的提线木偶,自我意志便成了奢侈品;“狂魔”则直指物欲泛滥的癫狂本质,恰如古希腊哲人警言:“贪婪之欲如咸海,饮者愈渴”。这种病态生存,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拜物教”在数字时代的极致异化。 “问天几时启删减”一句,迸发出惊心动魄的救赎想象。诗人将古老的天道观注入现代科技语汇,“删减”二字如一道闪电,照亮了人类对净化精神病毒的渴求。此问既延续了屈原《天问》的宇宙诘问,又与《圣经》洪水灭世、佛陀“斩断无明”的救赎叙事遥相呼应。当算法正重构人类认知的当下,这一“系统清理”的呼告更显振聋发聩。 末句“人寰重置更奈何?”却陡然坠入存在主义的寒潭。诗人以清醒的冷峻刺破重启乌托邦的幻梦:即便格式化所有数据,人性的源代码是否仍携带原罪?这声叹息与加缪《西西弗神话》的诘问共振——当推石上山的宿命无法改变,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在元宇宙构想甚嚣尘上的今天,这一问恰似悬顶之剑。 这首哲思之诗的价值,正在于它撕开了文明进程的悖论伤口: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精神却陷入史无前例的漂泊。当“删减”与“重置”成为技术信仰的新神谕,吕国英却以诗性智慧警醒世人:真正的救赎不在外部系统更迭,而在灵魂深处的价值重构。这四行文字如一面照妖镜,映出每个现代人内心的深渊倒影——在数据洪流中,我们究竟是掌控科技的主人,还是将被算法驯服的“无宰”之躯? 这则数字时代的启示录,终以锋锐诗行刻下永恒之问:当人类手握重置文明的按钮,我们是否真已准备好书写更崇高的生存法则?答案不在云端服务器,而在每个觉醒者的性灵之中。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十余部、艺术评论上百篇,撰著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