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文化动态
 
组图∣中华楹联:容嘉鹏《楹联•铭记国殇》赏析
时间:2025/7/7 10:32:58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容炜俊 容嘉鹏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7月7日讯(记者 容炜俊) 在七七事变这一铭记历史的特殊节点,记者有幸采访到优秀青年诗人容嘉鹏。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创作了一副关于七七事变的楹联。这副楹联,不仅承载着那段沉重的历史,更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感悟与思考。

记者特邀请容嘉鹏先生,为我们解读这副楹联背后的故事与深刻寓意。

七七事变4.jpg

▲七七事变 记者容嘉鹏/供图

楹联•铭记国殇

——题七七事变

容嘉鹏

上联:烽火卢沟,七七祸端惊禹甸;

下联:烈魂赤县,千千仁勇护金瓯。

注: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②烽火,代指战争。③祸端,指灾祸的开端。④烈魂,指壮烈的魂魄。⑤禹甸、金瓯,代指国家。⑥赤县,中国古称。⑦仁勇,即仁爱勇敢的人。平水韵。

七七事变6.jpg

▲七七事变 记者容嘉鹏/供图

诗人容嘉鹏表示,创作此联旨在铭记七七事变这段惨痛历史,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他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的伤痛,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一、上联赏析

“烽火卢沟,七七祸端惊禹甸”,上联开篇以“烽火卢沟”点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点及战争的燃起,“烽火”一词形象地勾勒出战争的残酷与硝烟弥漫。

“七七祸端”强调事变发生的日期,突出这一事件是国家灾难的开端。

“惊禹甸”则生动描绘出七七事变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华夏大地,“惊”字有力地展现出事变对国家造成的巨大冲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山河震荡、举国悲愤的场景。

二、下联赏析

“烈魂赤县,千千仁勇护金瓯”,下联以“烈魂赤县”彰显中华儿女在面对侵略时所展现出的壮烈精神,“烈魂”二字表达了对先烈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精神的崇高敬意。

“千千仁勇”表明无数仁人志士怀着正义与勇敢之心,纷纷挺身而出。

“护金瓯”则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金瓯”象征着国家,寓意着他们用生命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七七事变2.jpg

▲七七事变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三、整体点评

整副楹联紧扣七七事变主题,上联描绘事变带来的灾难与震撼,下联展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保卫家国的英勇壮举,上下联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真挚而强烈。

在语言运用上,简洁凝练,用词精准,如“惊”“护”等动词的使用,生动地传递出情感与力量。

同时,楹联巧妙运用“禹甸”“金瓯”“赤县”等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增添了楹联的历史厚重感。整副楹联语言“凝练深沉、意境雄浑”,是一副佳作。

四、联律意境中的心灵鸣奏

记者从容嘉鹏先生的这副楹联中,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以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这副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历史与情感的交融,它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对七七事变这段历史的深刻记忆。

相信这副楹联将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网络——容嘉鹏1.jpg

▲诗人 摄影师 记者容嘉鹏

【作者简介】容嘉鹏,笔名羽翔,诗人、摄影师,《中华时报》记者。系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楹联学会会员,五指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五指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容嘉鹏在摄影艺术和诗词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作品以极为凝炼的笔墨和极致画面光影,烘托出极为深邃的意境和宽广的情蕴,行文简洁犀利,想象奇特新颖;文字对仗工整,清娴淡雅幽香;语言质朴明达,刻画细致真切。无论是谋篇布局、光影相映,还是遣词用句,都显示了娴熟的艺术功力。

 

网络——中华时报标志2.jpg


责任编辑:荣耀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组图∣中华楹联:容嘉鹏《楹联•铭
2 吕国英:春光不老残荷梦
3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铭
4 吕国英:诗酒当歌
5 吕国英:木叶秋风穷妙色
6 组图∣中华诗词:容嘉鹏《七律•七
7 组图∣中华楹联:容炜俊《楹联•暑
8 组图∣中华楹联:容嘉鹏《楹联•小
9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小
10 组图∣中华诗词:容嘉鹏《七律•小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