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文化动态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铭记七七》赏析
时间:2025/7/7 10:18:38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容嘉鹏 容炜俊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7月7日讯(记者 容嘉鹏)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杰出诗人容炜俊,其作品《七律•铭记七七》以深刻的历史洞察与浓烈的情感表达,聚焦于七七事变这一重大历史节点。

记者带着对诗作内涵的好奇,与诗人展开深度交流,探寻其笔下对那段屈辱与抗争交织历史的独特感悟。

七七事变2.jpg

▲七七事变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七律•铭记七七

容炜俊

七七卢沟起祸殃,

倭奴肆虐恶名扬。

山河破碎哀鸿泣,

华夏沉沦赤县殇。

壮士冲锋凝浩气,

忠魂浴血铸荣光。

复兴路上思前事,

国耻铭心斗志昂。

注: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②倭奴,对日本的古称。③哀鸿,代指灾民。④赤县,代指中国。⑤壮士、忠魂,指英勇之人。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

七七事变4.jpg

▲七七事变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一、诗意赏析点评

(一)诗人情感与诗意构思

诗人对七七事变所承载的历史伤痛和先烈的英勇抗争,满溢着悲愤与崇敬。诗开篇直陈七七卢沟祸起,痛斥倭奴恶行,悲愤之情喷薄而出。

接着描绘山河破碎、华夏沉沦之惨状,对受灾民众的悲悯尽显。随后颂扬壮士冲锋、忠魂浴血,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最后落在复兴路上铭记国耻,表达激昂的斗志与坚定决心。全诗以情感为脉络,将对历史的悲愤、对先烈的崇敬及对未来的壮志紧密相连,构思精巧。

(二)综合赏析点评

此诗通过对七七事变及其后续影响的生动描绘,深刻展现历史的沉重与民族的坚韧。诗中既有对侵略者暴行的无情揭露,又有对山河破碎、民众受苦的痛心刻画,更有对英勇抗争者的崇高礼赞。

这首诗将历史的苦难与当下复兴征程相结合,引发读者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民族复兴的强烈共鸣,凸显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的重要意义。

七七事变6.jpg

▲七七事变 记者容嘉鹏/供图

(三)整体语言评价

整首诗语言质朴且有力,“起祸殃”“恶名扬”直白控诉,“破碎”“沉沦”真切展现苦难,“凝浩气”“铸荣光”激昂赞颂,“思前事”“斗志昂”坚定展望。

全诗用词精准,情感充沛,以简洁文字传递深厚历史情感与崇高精神,是一首能触动人心、激发斗志的佳作。

二、诗意韵律中的心灵慰藉

记者在与容炜俊的交流中,深切体会到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以笔为刃、铭记历史的使命感。这首《七律•铭记七七》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传承,它提醒着读者,那段历史不容忘却。

相信诗人未来会继续以如椽之笔,书写更多铭记历史、激励后人的佳作,让民族精神在文字中永远熠熠生辉。

 

 

网络——容炜俊3.jpg

▲诗人 摄影师 记者容炜俊

【作者简介】容炜俊,笔名山鸽,诗人、摄影师,《中华时报》记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楹联学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五指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五指山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五指山市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五指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创始人之一。

诗艺光影砥砺人品,人品融会诗艺光影。容炜俊为人胸襟宽博,敦厚温和,处事平和宽容,待人诚恳谦逊。

诗观:用通俗平白语言抒写人生。

影语:用镜头光影捕捉社会万象。

 

网络——中华时报标志2.jpg


责任编辑:荣耀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吕国英:春光不老残荷梦
2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铭
3 吕国英:诗酒当歌
4 吕国英:木叶秋风穷妙色
5 组图∣中华诗词:容嘉鹏《七律•七
6 组图∣中华楹联:容炜俊《楹联•暑
7 组图∣中华楹联:容嘉鹏《楹联•小
8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小
9 组图∣中华诗词:容嘉鹏《七律•小
10 静观大荒:蒋志鑫画境中的天地狂啸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