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评论
 
暴雨中的 “数字弃儿”:当 12 岁少年的 “谢谢” 撞上算法冷漠
时间:2025/7/6 13:22:46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小南崇

暴雨如注,两个没带伞的孩子被赶下车,浑身湿透等了半小时出租车,一句“谢谢叔叔”成为对冷漠最心酸的注解。

天津街道被暴雨笼罩,积水没过脚踝。7月2日下午,12岁的小石和朋友在红磡垂钓园售票处通过网约车平台叫车回家。一辆快车接单后驶来,将两个孩子载入车内。

车辆启动两三分钟,司机突然开口:“下一单要超时了,你们下车重新打车吧。”这个穿着网约车平台制服的成年人要求两个孩子取消订单,甚至声称自己“免费带了你们一段路”,却要孩子支付4元取消订单的费用。

看着车窗外倾盆大雨,两个孩子起初不愿意下车,但最终还是被赶了下去。更令人心酸的是,下车时,小石还向司机说了声“谢谢叔叔”。

事件全貌:一场暴雨中的无情拒载

7月2日的天津正遭受暴雨红色预警,整个城市陷入水患之中。道路积水严重,交通几近瘫痪。在这样的极端天气里,两个12岁男孩的遭遇格外令人揪心。

起点红磡垂钓园售票处到终点天津梅江环宇城,正常天气下不过10分钟车程。但司机接单后,没有在软件上点击“已接到乘客”—这一关键细节暴露了司机的预谋。

司机开了短短两三分钟便以“下一单要超时了”为由赶孩子下车。更令人愤慨的是,司机还欺骗孩子需要支付4元取消订单的费用,声称自己“免费带了你们一段路”。

被赶下车后,两个孩子在大雨中站立半小时才打到另一辆出租车。到家时,他们浑身湿透,成了“落汤鸡”。小石的父亲武先生得知此事后,立即向平台投诉,却未获得及时回应。

规则漏洞:未成年人保护的系统性缺失

事件背后暴露了网约车平台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巨大漏洞。滴滴出行2019年就规定16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单独乘车,必须由成年人陪同。

然而在本案中,12岁的小石却顺利通过平台叫到了车。这揭示了平台在未成年人身份识别和乘车限制机制上的严重缺位。

涉事司机的行为更是赤裸裸地利用了未成年人的天真与不谙世事。他不仅拒载,还诱导孩子取消订单,甚至要求支付取消费用。这种对未成年乘客的欺骗行为,凸显了司机培训与监管的严重不足。

更令人忧心的是,事件曝光后,众多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类似经历。一位网友痛心地说:“作为家长看了太揪心了!孩子还傻乎乎道谢,想想都心疼。”

司机困境:算法重压下的道德失守

网约车平台的派单规则和考核机制给司机带来巨大压力。超时接单、差评、完单率不达标,都会直接影响司机收入。

涉事司机口中的“下一单要超时”并非虚言。在平台的算法体系里,超时可能导致罚款、降权甚至暂停接单资格。许多司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维持基本收入。

但这绝不能成为抛弃未成年乘客的借口。司机在暴雨中将两个孩子赶下车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拒载、甩客的明确规定,按规定可处50-200元罚款。

“平台规则再严苛,也不能突破底线。”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司机完全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处理下一单问题,而不是将未成年人丢弃在暴雨中。”

平台责任:迟来的封禁与缺失的担当

直到7月3日,在舆论压力下,平台才宣布永久封禁涉事司机账号。平台声明中承认:“司机在服务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关怀和基本保障”,并向家属道歉。

然而公众对这一处理并不满意。许多网友质疑:“就封个号?太敷衍了吧,这司机太没职业道德,平台也有很大责任。”更有人尖锐指出:“平台光封号真的没用啊!现在谁还没个亲戚朋友的身份证?”

武先生投诉后未获得及时处理,暴露了平台投诉机制的低效。若非事件在社交媒体发酵,很可能不了了之。

平台作为连接司机与乘客的关键枢纽,在规则设计、司机培训、投诉响应等环节存在系统性缺失。尤其是对未成年乘客这一特殊群体,平台缺乏专门保护机制和应急预案。

前路何在:构建未成年人乘车保护机制

事件引发公众强烈呼吁建立“未成年人乘车保护模式”。这种模式应包括身份验证、行程追踪、紧急联系人联动等核心功能,防止司机随意拒载或诱导未成年人取消订单。

参考滴滴2019年推出的“未成年人保护计划”,平台可以要求未成年乘客设置紧急联系人,并匹配服务评价更高的司机。同时加强对行程异常情况的监控和干预。

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是另一迫切需求。如网友建议:“直接把这司机拉进行业黑名单,所有平台都别给他接单的机会,这才叫真处罚!”

更重要的是,平台应改革算法评价体系,避免将司机置于安全与服务对立的困境中。在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平台应有弹性机制保障基本人性化服务。高铁站在这方面就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根据铁路的到站时间,高铁站会统筹安排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运力做好旅客集疏运工作,保障旅客尤其是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能够顺利出行,避免其长时间滞留在站外遭受恶劣天气影响,网约车平台可参考此类做法,在极端天气时加强对运力的调配与管理,为未成年人乘车提供更好的保障。

更重要的是,平台应改革算法评价体系,避免将司机置于安全与服务对立的困境中。在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平台应有弹性机制保障基本人性化服务。

暴雨中,两个孩子浑身湿透站在路边,挥手试图拦下每一辆经过的出租车。半小时后终于坐进车里的那一刻,他们发抖的身体才找到一丝温暖。

平台宣布永久封禁司机账号,但网友们的质疑仍未停止:“封号有什么用?明天换个身份证又能注册了。”

小石下车时那句“谢谢叔叔”在社交平台上反复传播,比任何谴责都更有力地拷问着行业的良心。这句话里包含的天真与礼貌,与司机的冷漠形成刺眼对比。

全国数百个网约车平台中,许多司机每天工作超12小时,在算法与生存的双重压力下奔波。但当车轮转动时,责任与良知应比算法更早抵达。


《中华时报》致力于为大家提供客观中立、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和多元客观的新闻报道。 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见解,不代表《中华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则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暴雨中的 “数字弃儿”
2 共商大湾区协同发展 &
3 天津: 路面凸起将维修
4 吕国英:秋冬春夏陆漂移
5 吕国英:胡杨灵瀚漠
6 吕国英:卧游千山闲
7 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老干部党支
8 天津:河东区召开“深化军地合作、
9 举杯松花江畔 醉美冰城夏夜——第
10 两岸媒体人将赴龙江追寻抗战记忆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