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游千山闲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349) 艾 慧 卧游千山闲,意览万象妙。 自在时区行,悠然极目眺。 2023.09.25 卧游千山:灵魂的越狱诗学 ——吕国英《哲思·卧游》诗境赏析 短短二十言,吕国英先生以《哲思·卧游》一诗,凿开了一道精神自由的窄门。它非关山水游记,亦非寻常咏怀,而是一曲灵魂挣脱时空牢笼的壮丽凯歌,一幅意识遨游宇宙本真的写意长卷。 “卧游千山闲”,起笔便是惊雷。一“卧”一“游”,看似矛盾,实则直指东方智慧的核心——精神的绝对能动。肉身安处斗室,神思已破壁而出,驰骋于千山万壑。这“千山”非仅地貌,更是浩瀚存在的象征;“闲”字更妙,非慵懒懈怠,而是挣脱尘网后,灵魂与万物相融相忘的从容大自在。庄周梦蝶,亦不过如此逍遥。 随之而来的“意览万象妙”,则将观照升维。摒弃感官的局限,纯粹以“意”观照世界。当心灵澄澈如镜,剥离了功利的尘埃,那原本寻常的“万象”便陡然焕发出本真的“妙”相。此“妙”非奇技淫巧,乃是大道运行、万物生息的韵律本身,是老子“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在诗境中的豁然洞开。 精神既已破壁空间,又岂甘受缚于时间?“自在时区行”,五字道尽对线性时间的哲学超越。“自在”是灵魂的底色,“时区行”则是其无限自由的明证。过去、现在、未来的分野在此消融,精神如光,在时间的维度上任意穿梭,或驻足流连,或超然物外。这是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诗意呼应,更是东方哲人“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永恒领悟。 终句“悠然极目眺”,将境界推向极致。“悠然”是历经逍遥与彻悟后的气定神闲,“极目眺”则是精神视野的无垠拓展。这“眺”非肉眼凡胎的远望,而是心灵之眼洞穿宇宙洪荒,照见至微至宏。是立于无穷高处,对存在本质的终极瞭望与深情拥抱。 全诗如四重奏:首句破空间之壁(卧游千山),次句见本真之妙(意览万象),三句越时间之河(自在时区),末句达宇宙之极(悠然极目)。 层层递进,直抵“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化境。其炼字如凿金,每个动词(卧游、意览、行、眺)都精准指向精神活动的不同维度;其意境如云水,以最简笔墨勾勒最阔大之气象。 在信息爆炸、时空被精确切割的现代,《哲思》的价值尤显珍贵。它是一剂清醒良方,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足下,而在心间;真正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澄明的观照之中。它是一首灵魂的“越狱”史诗,指引我们在精神的维度上,挣脱有形与无形的枷锁,回归那与天地同游、与万物共舞的自在悠然——那才是人类意识所能抵达的,最壮丽深邃的“极目”之地。吕国英此诗之精妙,正在于它用最古典的意象,奏响了最永恒、最关乎生命本质的自由乐章。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十余部、艺术评论上百篇,撰著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