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7月1日讯(欧阳威)校园里,孩子们屏息凝视紫甘蓝汁液在试管中幻化出梦幻的粉红与青绿;操场上,少年们手持“铀矿勘探图”穿梭奔跑,争分夺秒地拼接“华龙一号”冷却系统模型;博士讲台前,小麦种子背后的辐照育种奥秘引发阵阵惊叹……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赣核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创新科普模式,为南昌市昌北二小卫国学校和九江永修九合学校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之旅。
志愿者通过漆扇制作游戏普及粒子运动的科学知识
这支由26名青年师生组成的团队充分发挥“核心聚力”党建品牌引领作用,通过“博士课堂+趣味实验+文化融合”三维模式,将深奥的核科学技术转化为趣味实践体验。队员们佩戴着党徽、团徽深入基层,围绕“做实验,懂化学;学核能,知未来”和“‘核’你一起,‘辐’化未来”两大主题开展活动。
志愿者通过“火山喷发”化学小实验科普能量转化知识
在昌北二小卫国学校,“化学魔术师”团队用生活材料演绎科学奇迹:紫甘蓝“彩虹指示剂”揭示酸碱的奥秘;小苏打与白醋制造出“火山喷发”演示能量转化;维生素C与碘伏的显隐魔法展现氧化还原的电子世界。团队创新融合传统文化,在漆扇制作中,将颜料粒子的扩散运动类比核反应堆中粒子的轨迹。在“‘核’力全开”定向越野赛中,通过“冷却系统拼装”等趣味关卡,让核知识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悄然生根。
志愿者通过“‘核’力全开”定向越野赛普及核电站建筑结构知识
在九江永修县九合乡的九合学校,科普体验迎来了“升级”。实践团队邀请东华理工大学王有群博士带来“‘辐’务农业,‘核’护生态”专题讲座,用“鲁原502抗旱小麦”“电子束净化废水”等鲜活案例展现核技术生态价值。原创剧本杀《溶解液》让学生化身“核安保特工”,在破案中学习辐射检测与防护知识;“香蕉辐射剂量尺”“核卡连连看”等互动游戏则让抽象的辐射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团队邀请王有群副教授开展“博士课堂”——《“辐”务农业,“核”护生态》
志愿者正开展“核卡连连看”等互动游戏提升科普成效
“我们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要当创新的点火者”带队老师欧阳威表示。该团队已初步形成“核科普+”标准化课程包,将持续深入乡村学校,让这门看似“冷门”的核科学技术,在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中焕发出温暖而蓬勃的生命力,点亮更多乡村学子的科学梦想。(图/梁宇轩、吕佳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