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出发,我们一路驱车前往西塘。车窗外,江南的景色如画般掠过,粉墙黛瓦的民居、碧波荡漾的小河,还有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的秀美。怀着满心期待,我们终于抵达了这座向往已久的水乡古镇。

西塘牌楼 进入古镇,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仿佛在引领我们探寻这里的每一处美好。沿着烟雨长廊漫步,头顶的木质廊棚为我们遮挡着阳光和细雨,一侧的河道上,乌篷船悠悠划过,船头的红灯笼轻轻摇曳,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岸边的店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精美的手工艺品、雅致的旗袍和诱人的美食,无不散发着江南的韵味。

船头的红灯笼轻轻摇曳 随行的朋友是个“盖章达人”,一到古镇,便迫不及待地寻找邮局。几经打听,我们终于找到了那间藏在街巷中的邮局。推开门,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各种特色明信片,柜台里摆放着精致的邮票。朋友小心翼翼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邮签,请工作人员盖上西塘的邮戳。当那枚带着西塘印记的邮戳稳稳地落在邮签上时,朋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独特的“打卡”方式,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也让我们对西塘的记忆更加深刻。 穿过环秀桥,我们来到了热闹非凡的西街。这里是明清商业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我们在一家小店品尝了闻名遐迩的管老太臭豆腐,外脆里 嫩的豆腐,配上特制酱料,味道独特,令人回味无穷。继续前行,石皮弄狭窄幽深,两侧高墙耸立,抬头望去,天空仅留一线,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 送子来凤桥造型独特,桥身分为阶梯和斜坡,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站在桥上俯瞰,河水悠悠流淌,船只来来往往,古镇的宁静与热闹在此交融。护国随粮王庙内,香火缭绕,我们聆听着关于庙会文化的故事,感受着当地百姓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传承。据说曾经的运粮官在此守护粮运,他的忠义故事与这条古老的河道一同流传至今,仿佛向人们述说悠久的历史,为西塘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

运粮河上的乌篷船 到了用餐时间,我们在临河的钱妙芸餐厅坐下,点上一份招牌蟹黄面。蟹黄满满地铺在面条上,根根面条都裹满了浓郁的鲜味,配上蟹醋和萝卜条,味蕾瞬间被唤醒。下午,钱氏豆腐花、陆氏馄饨等特色小吃也让我们大饱口福,每一口都饱含着西塘的风味。 夜幕如墨,悄然浸染西塘古镇的每一个角落,白日里古朴宁静的水乡,在夜色的笼罩下,摇身一变,化作了璀璨迷离的梦幻世界。 站在永宁桥上,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中央。河道两岸的民居、廊棚,都被一串串红灯笼点亮,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灯笼纸,晕染开来,将青砖黛瓦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灯笼一个连着一个,沿着蜿蜒的河道延伸,像是一条闪烁着的火龙,在古镇的怀抱中盘旋舞动。河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岸上的灯火尽数收纳,波光粼粼间,灯影与水波相互交融,摇曳生姿,让人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倒影。

灯笼沿着蜿蜒的河道延伸 乌篷船缓缓划过水面,船头的红灯笼随着水波轻轻摇晃,在身后拖出一道道细碎的光影。船工摇橹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吱呀,吱呀”,与岸边店铺里飘出的轻柔音乐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江南小调,在夜色中悠悠回荡。船上的游客们或低声交谈,或举着相机拍照,脸上都洋溢着陶醉的神情,大概都和我一样,被这如诗如画的夜景深深吸引。 远处的石桥在灯光的勾勒下,轮廓清晰可见,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在河面上。桥洞下的水面上,偶尔有几片飘落的花瓣,随着水流缓缓移动,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故事,流向远方。 西塘的夜景,是一场光与影的盛宴,是一首古老与现代交织的赞歌。它用独特的魅力,将江南水乡的温柔与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沉醉在这如梦如幻的夜色中,不愿醒来,作者沉醉西塘夜景,邂逅江南的温柔梦乡 “街前流水桨声远,巷月桥影梦里长”如果要问江南古镇我一去再去,那必然是西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