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6月22日讯(记者 伊婷)今年4月,南昌师范学院2024届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王俊文所在的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获评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强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6月20日,王俊文应邀回到母校,以“我愿做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为题,为学弟学妹们讲述跨越5000公里赴新疆支教的青春故事,呈现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2024年8月,王俊文告别赣鄱大地,踏上前往海拔2000米的新疆克州阿图什市谢依特小学的支教之路。在那里,他身兼数职,既是音乐教师,又是班主任,还担任鼓号队指导教师。面对当地干燥的气候和语言沟通障碍,他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为学校的教育注入活力。他将钢琴声引入沉寂的课堂,还策划了建校以来的首届红歌合唱比赛,让激昂的《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彻校园;亲手组建学校首支鼓号队,用《少年先锋队队歌》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填补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空白。他创新性地将奥尔夫教学法与民族音乐相融合,带领40余名牧区孩子首次触摸钢琴,让艺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纽带。“当柯尔克孜族孩子用生涩的普通话唱‘我的家在中国’时,我读懂了支教的意义。”这朴实的话语,饱含着他对支教事业的深刻感悟。
谈及母校的培育,王俊文感慨万分:“‘厚德修身、博学育人’的校训精神,让我在边疆课堂找到了方向。”在校期间,他参与的乡村支教实习与红色音乐党课,为他扎根基层埋下了梦想的种子。音乐舞蹈学院“以艺育人”的理念,更是在他的支教教学中得到生动实践,转化为“节奏游戏课”等特色教学方式。“当用母校学到的合唱指挥编排红歌赛时,孩子们眼中的光让我明白,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据该校团委统计,近三年有127名毕业生投身基层,王俊文的事迹无疑成为南师院育人共同体的鲜活例证。
“愿做高原蒲公英,让教育种子落地生根。”讲坛尾声,王俊文的寄语呼应着习近平总书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殷切嘱托。这场跨越山海的分享,不仅让青蓝讲坛成为连接母校与边疆的桥梁,更让“强国有我”的誓言在两代南师院人之间完成接力。
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深受感染,积极与王俊文互动提问交流。各学院学生代表400余人聆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