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迎初夏,六月时光美如画。在应县白马石乡寺儿沟村的蔬菜大棚,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群辛勤劳作的村民,正挥汗如雨,用双手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寺儿沟村的蔬菜大棚自建起以来,由于本村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所以一直以较低的价格租给外村的人经营,眼看集体资产不但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每年冬季,因大风或牛羊损坏等维修费用还不低。 
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和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和有经验的人士沟通,最后一致决定,由大队书记牵头,组织当地有头脑、有经验、有胆识的村民,以承包的方式进行试种。 真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当大队书记王有军带人走到大棚附近,只见大棚周围都是一米多高的野草,好多棚子因管理不善早已破烂不堪,更有的钢梁、升降器以及灌溉设施都丢的丢,坏的坏,不进一步完善根本不能正常使用。 王有军是当年响应国家“大学生回村创业”的号召,从太原回乡当大队书记的大学生,他从小出生在农村,看惯了父辈们在传统种养殖模式下,虽百般辛劳,仍不能摆脱贫穷的窘迫,所以放弃省城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刚装修好的新房,毅然决然地回到村里,日思夜想就是促进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 
他上任以来,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先是整治了村委会后护坡,翻修了九间废弃的窑房,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民居,还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方法,鼓励致富能手在外出务工、农特产品收售等方面,引导村民根据不同的节令,通过外出种树、刨药材、采摘蘑菇、剪沙棘等手段致富,使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深受村民拥戴。 相比之前的付出,带头承包大棚,不大需要胆识,更要辛苦和付出,从5月11日进大棚开始,他吃住在大棚,累了在车上躺一会儿,饿了拿出干粮吃几口,从一个大棚一个大棚的维修,到清除周围的杂草,再到更换水泵,给每一个大棚播种,他领着大伙一件一件干,一天一天地干,硬是让昔日荒凉破败的大棚变得干净整洁,充满生机。 “今年的大棚可变了样,你看看,倒塌的围墙修好了,曾经破烂不堪的大棚一个个整整齐齐不说,各种设施都修复的完好如初”“我才看看刚种下的架豆秧苗翠绿,长势喜人”“听说他们还疏通了大棚之间与大棚外面的排水沟,就连以前9个因水涝不能正常种植的大棚都经过排涝后,种上了蔬菜,照这样下去,今年的大棚肯定能挣钱”。一群刚从大棚走出来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 
为了探寻一条最适合本地种植的经验,今年他们除了试种蔬菜,还种了一部分新品种西瓜。“今年我们的初衷是通过试种,掌握大棚经营管理的技术,与此同时,探索当地气候究竟适合种什么,种什么能挣钱,这样才能在下一步鼓励村民自主经营大棚的过程中,保障大棚种植成为真正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王有军信心满怀地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而如何让集体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成为带动村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寺儿沟村民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在工作队的帮扶中正在积极探索,我们相信,有了他们的带动,寺儿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