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人我别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298)
艾 慧
去掉人我别,放下本来异。
永恒东西非,生灭有无虚。
2023.06.19
破妄归真:论吕国英哲慧诗中的“虚”字禅机
吕国英先生这四句哲慧诗章,如四柄般若利剑,剑锋所指处,世间最坚固的认知幻象纷纷剥落:“去掉人我别,放下本来异。永恒东西非,生灭有无虚。”其中“虚”字如点睛之笔,不仅收束全篇,更将东方哲学“真空妙有”的终极智慧凝于一字。
破执之刃,层层递进
诗作以“去”与“放”的主动姿态开篇,直指二元认知的核心病灶——“人我别”是众生烦恼的根源,“本来异”则是对事物固有差异的执着。诗人并非否定现象差异,而是斩断心灵对差异的粘着。至“永恒东西非”,时空坐标轰然坍塌,所谓永恒与方位不过是心识投射的刻度尺。最后“生灭有无虚”一句,以“虚”字收摄万法——生灭的流转、存在的实感、消亡的恐惧,皆在“虚”中消融殆尽。这“虚”非顽空死寂,而是《道德经》“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造化之渊,亦是佛家“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实相之境。
“虚”字的双重维度
此“虚”蕴藏双重深意:既是解构之虚,破斥对“生灭有无”的概念固化;更是建构之虚,指向未被概念污染的本来面目。当生灭的焦虑在“虚”中释然,有无的执着在“虚”中融化,一种活泼泼的觉性自然显现——正如云散而虚空常明,浪息而大海自现。吕先生以诗为筏,带我们穿越认知的迷雾,抵达那“虚而容万有,空而生妙用”的本源之地。
东方智慧的当代回响
这首短诗堪称东方解构主义的精粹:四句诗如四重否定,层层剥去“人我-本异-永恒-生灭”的认知茧房。当所有标签被“虚”化,我们方触碰到生命最原初的质感——无分无别,无始无终,无住无着。在概念废墟之上,一种崭新的觉知悄然升起:原来真理不在破除的对象之外,恰在放下执念的当下一念。
吕国英先生以诗证道,这首短章不啻为现代人开出的精神处方。当我们困于人我之争、时空之限、东西(文化)之异、存在之惑时,不妨默诵“生灭有无虚”——让“虚”字如清泉涤荡心灵的尘埃,照见那原本自在的澄明之境。破妄终为归真,而大“虚”之中,正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涌动。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