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主动申请教一年级。听人说,一年级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只要悉心引导,都能成材。对于这样的言论,我并不认同。说这话的人,想必是忽略了教育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又怎能一概而论、一刀切呢? 在我看来,只要孩子们与自己之前相比有进步,那就是值得肯定的。有的孩子反应敏捷,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则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才能慢慢理解。对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老师的表扬,犹如黑暗中的明灯,至关重要。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受到表扬,他就学会了自信。而这份自信,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班上有个叫小宇的孩子,来自彩虹社区易地移民搬迁家庭。家庭贫困的现状,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身上。小宇的父亲患有尿毒症,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母亲为了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离家附近的工厂上班,微薄的工资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小宇身体健康,可就是对学习提不起热情。在班上,别的同学写六七个字只要二十分钟,他却硬是一节课才写出一两个字,磨磨蹭蹭,作业本上常常是一片空白。刚开始,看到他这样的学习状态,我非常生气,忍不住对他进行严厉批评。可每次他都是低着头,信誓旦旦地说会改正,然而一到写作业,又是老样子,依旧我行我素。 这可怎么办呢?难道就放弃这个孩子吗?我内心十分纠结,也深知放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我绞尽脑汁,决定认真对这个孩子进行深入分析。 小宇出生在这样的特殊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家人对他格外溺爱。用他爸爸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家里没有人能够管得住他。不过,我注意到,小宇现在还有点怕老师,这或许就是我打开他心门的钥匙。 为了帮助小宇,我开始在课堂上格外关注他。每当他好不容易写出一个字,哪怕这个字写得歪歪扭扭,我也会立刻给予表扬:“小宇,你这个字写得真认真,笔画都写得很清楚呢!要是能再写得快一点,那就更棒啦!”听到我的表扬,小宇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脸上也露出了羞涩的笑容。从那以后,他写作业的速度似乎有了一点提升。 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很多同学都迅速举起了手。我看到小宇也在低头思考,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慢慢地举起了手。我立刻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后,我带头为他鼓掌,并大声说:“小宇,你今天太厉害了!这么难的题目都答对了,说明你上课认真听讲了,进步非常大!”同学们也跟着我一起鼓掌,小宇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坐得笔直,眼神中充满了自信。 课后,我还经常找小宇聊天,了解他的生活情况。我告诉他,虽然他的家庭遇到了困难,但只要他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我还鼓励他多和同学们交流,融入集体生活。慢慢地,小宇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宇的学习兴趣,我根据他的学习情况,为他制定了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写字方面,我不再要求他一下子写很多字,而是让他每天只写几个字,但要把这几个字写得工整、漂亮。当他完成这些任务后,我会给他一些小奖励,比如一颗小星星、一个小贴纸等。这些小奖励虽然微不足道,但对小宇来说,却是莫大的鼓励。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宇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他写作业的速度越来越快,字也写得越来越工整。在课堂上,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经常举手回答问题。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原来的班级倒数逐渐上升到了中等水平。 看到小宇的转变,我感到无比欣慰。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像小宇这样的孩子,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一句简单的表扬,可能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一个鼓励的眼神,可能会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表扬和鼓励为他们点亮自信之光,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勇气和力量,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