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美酒美食
 
捡菌子的季节
时间:2025/6/3 14:13:55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许文舟

老家六月,差不多就都进入雨季了。雨水落地,山上的菌子就开始出土,有的顶破朽枝枯叶,有的挤出荆棘丛草。于是,陆续有捡菌子的人进山,所以老家都把这个雨季称为菌子季。

老家山上的菌子种类颇多,最受欢迎的是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以及玉麦青等。每一种菌子都按自己的习性与规律分地段生长,乡亲们称之为菌子塘。只有了解菌子塘分布情况,捡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出菌子的时间也可能因为雨季的早迟发生变化。记得小时候,每当到了出菌子的季节,放学后的我与姐姐,都会背上竹篮往山上跑,虽然有人早就捡过,但菌子这东西神奇,即便你前脚才走,马上它就长出来了。这也许就是菌子给人的机会,总是很平均,因此,捡菌子的人,去早去迟,都不会空着手回来。

菌子味道鲜美,老家的乡亲们都能将其烹调出独特的美味来。或煮或炒或煎或焖或炸,加上各种佐料,满口皆是滑、嫩、鲜、香的味觉盛宴。我记得母亲最拿手的是牛肚菌炒韭菜,佐料中除了姜丝蒜泥之外还得有少量的酸腌菜配伍,色鲜味醇,非常开胃。有些人家,会把一时吃不完的菌子洗净晒干储存,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菌子这一道菜肴,不过也就多了一道先用温水浸泡的程序罢了,味道几乎与新鲜的菌子相差无几。

菌子好吃,但必须清楚菌子的有毒无毒之分,否则,馋欲定会带来祸端。每年都听说食用菌中毒的噩耗,但我们村上极少出现,一则人们对菌群有严格的选择,再则烹调时都有讲究,因为即便是食用菌见手青,烹调时处理不当,诡谲的靛蓝色定会催命。我与姐姐每次上山捡菌子,父亲都要先教我们怎样识别有毒菌,这样,面对山上五花八门的菌类,才能进行有效地甄别。菌子捡回家,还要让大人检查一遍,看是否有毒菌掺杂其中,这样才能进行烹煮。有些菌塘出得旺,一个塘子就能捡到小半篮,有些菌塘隔几年才出,因此,捡菌子有点与大自然捉迷藏,并不是一上山就能满载而归的。村子里有位老人,平时身体状况都很差,一旦到了菌子季,仿佛什么不适都没有了,一个季节进入深山,居然忘掉了每天需按时服用的药物。有经验的老人,大都有根据经验绘制的菌子路书,丰饶的菌群,都逃不脱他们的眼睛。

其实好多时候,捡到的菌子并不都用来满足食欲,而是将其背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山街出售,换一些零花钱,添补家用。父亲为了提高我捡菌子的积极性,规定我捡到的卖了钱就归我使用,而两位姐姐可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当然,我玩性十足,进了山不是撒野乱跑,就是爬树摸雀,每次要回家时总是感觉捡得很少。姐姐十分疼我,总要分一些放到我篮子里,时至今日,依旧不时想起。

离开老家后,每到菌子季,小城的农贸市场总会有许多菌子出售。青头菌、牛肝菌、见手青等堆得像小山一样,价格也高得离谱。一些人工菌也混杂其间,有些人甚至将人工菌糊上泥巴充当野生菌出售,当然,肯定也只骗得了从没进过山捡过菌子的城里人。我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但我不拆穿,生活不易。据说,除了鸡枞,什么菌都可以大棚种植了,只是与天然的野生菌相比,大棚种植的野生菌不管是青头菌还是牛肝菌都是一个味,那就是人工菌的滋味。

早些年,工作相对轻松,菌子季到了,每次下乡都要变着法子进山,过把找菌子瘾,如果真能找到,就可以给菌子瘾发的胃进行交代。后来成家,便被生活的诸多事情胡搅蛮缠,别说回老家捡菌子,就是看望乡下的父母也都是见缝插针,与菌子季渐行渐远。菌子的消息倒是不时从老家那边传来,几年前出去打工的后生突然宣布回老家做野生菌生意,将这大自然的馈赠进行深加工,发往他曾经打工的上海,赚到了理想中的生活。

前几日进餐馆,菜单上野生菌的名字赫然在列,没作思索便点了几种,根本不考虑野生菌后面的价目。服务员上菜时,还特别对见手青菌进行了推介,动筷后发现,见手青不假,是野生的,可是怎么品都没有老家见手青的味道。服务员信誓旦旦说就是乡下送来的,我相信,经过摩托车、汽车的几番颠簸,见手青浑身是伤,怎么还可能保持原汁原味呢。菌子这东西很奇怪,当它被人从泥土里捡到后,其鲜香味就一直在衰减蜕变,所以在菌子地吃菌子是最理想不过了,只是,即便生活渐渐好起来的当下,乡亲们捡到菌子后,不是考虑自己如何满足口福,而是计划着让它们离开家,赚点钱填补生活的种种窟窿。

退休后,想去的地方很多,其中就有回老家捡菌子的打算。

 

(许文舟 中国作协分员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理事)

 


责任编辑:则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捡菌子的季节
2 「中港澳三地文创版权管理与未来数
3 河南旅游:从郭亮村到嵩山中岳庙(
4 乡愁不再远  揭阳多部门协作架起
5 首都北京:端午假期首日31.67
6 赓续红医血脉 聚力时代使命| 赣
7 传承创新•艺术人生 ——孙玉杰书
8 李星霆诗文作品《李氏新鲁菜宴记》
9 吕国英:慈悲养善目
10 李星霆诗文欣赏《越战战友聚光明楼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