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健康
 
大师陈立新竹筒粽:一筒清香承千年 沪粤匠心传端阳
时间:2025/5/31 11:22:45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容嘉鹏 容炜俊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5月31日讯(记者 容嘉鹏 容炜俊 通讯员 邓舒颖) 上海爪帮食品创始人陈立新大师,深耕广东乐昌竹筒粽技艺传承,依托非遗课堂培养出乐昌多位技艺传承人,通过“沉浸式粽艺流程体验”,让多名学员掌握古法精髓,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八载春秋硕果累累。

陈立新竹筒粽1.jpg

一、非遗技艺:扎根韶关结硕果

广东乐昌的竹林深处,蒸笼雾气氤氲,新鲜剖开的青竹筒中清香四溢。自2018年上海爪帮食品创始人陈立新大师携团队至此,再次与他传授的当地弟子手艺人围坐切磋。他提出:“端午的仪式感,从不始于门楣悬艾的那一刻——当第一缕粽叶清香混着蒸汽钻入鼻腔,节日的魂魄便已苏醒。”

竹筒粽作为粽子最古老的形态之一,可追溯至屈原投江后的祭祀传统。南朝《续齐谐记》记载,楚人哀悼屈原时“以竹筒贮米投水”,用天然竹筒锁住稻谷本味,既防蛟龙窃食,亦托付对先贤的赤诚。这种“青竹截筒”的利落制法,至今仍存江湖豪气:山林清气为骨,包容百味为魂,恰似四海食材跨越山海相聚竹筒,成就风味江湖的肝胆相照。

陈立新竹筒粽2.jpg

二、古法新绎:从深山竹筒到现代食养智慧

1. 工艺密码:青竹锁鲜,水火淬炼

选竹:陈立新对乐昌手艺人强调,需取生长期3年的毛竹,竹筒内壁保留原生竹膜,使蒸煮时竹香渗入米芯。

灌米:糯米需冷水浸泡10小时,米粒捻之即碎,装筒仅八分满,预留山水相逢的膨胀空间。

蒸煮:柴火慢煨2小时,高压锅速煮则需30分钟。竹筒经沸水加盐煮透消毒,方得卫生与清香兼得。

2. 食疗真谛:端午时令的养生哲学

创始人指出,竹筒粽暗合中医“因时而食”智慧。芒种时节的湿热气候易伤脾胃,而糯米健脾养胃,竹叶清热除烦,二者经蒸煮交融,成就天然“祛湿方”。云南凤庆人更以染饭花染黄糯米,添野生芦蒿叶裹粽,借草木之力强化解毒之效——古法中的健康密码,正被现代营养学重新解读。

陈立新竹筒粽3.jpg

三、江湖风味:一筒包山海,南北味相逢

竹筒粽的包容性,在乐昌与上海技艺碰撞中尽显:

甜咸之争的破局者:白粽蘸蜂蜜是江南旧梦,而乐昌人填入腊肉、核桃,咸香醇厚;爪帮团队提议加入赤豆祛湿、板栗补肾,融药膳于家常。

记忆的载体:一位食客回忆,“竹筒粽曾是放学路上2元一根的慰藉,如今涨至10元,但竹香裹着糯甜入口的刹那,童年便回来了。”这种味道,比龙舟鼓声更早敲响节日序章。

陈立新竹筒粽4.jpg

四、承古开新:在速食时代守护“慢仪式”

面对工业粽的冲击,双方达成共识:

古法价值:竹筒粽耗时逾10小时,从捡竹衣、编棕绳到煨煮,每一步皆是对自然节律的敬畏。

新意延展:爪帮在首创的养生粽后,爪帮则计划与国稻种芯(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杂粮低G竹筒粽,适配糖尿病人群。

正如创始人感叹:“竹筒是粽子最初的江湖,而今我们要让江湖永不落幕。”这场南北对话,终以古法竹香为舟,载着端午的仪式感驶向未来——因真正的传承,不在艾草悬门之日,而在青竹裂开时,那声穿越千年的清香迸发。

陈立新竹筒粽5.jpg

五、江湖未远:新火相传向未来

临别时,两地师傅以竹为盟:乐昌供应生态单竹筒,爪帮研发即食竹筒粽工艺。未来产品将印《离骚》词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让诗香随竹香流转。

竹案上,冷却的竹筒粽更显筋道。切片油煎,撒糖成金,恰似将江湖的豪情与山野的灵秀,化作寻常百姓舌尖的百味人间。这截青竹所承载的,早已不止一粒米的分量。

 

网络——中华时报标志2.jpg


责任编辑:荣耀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
2 大师陈立新竹筒粽:一筒清香承千年
3 橘颂与楚颂:在时空裂缝中的精神跋
4 组图∣中华楹联:容嘉鹏《楹联•端
5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端
6 组图∣中华诗词:容嘉鹏《七律•端
7 安徽界首市东城残联与第一小学北校
8 安徽界首:端午粽飘香 童心暖夕阳
9 【山东】沂源县南麻街道怡康社区“
10 【山东】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沂源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