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南大别山北麓,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的山间云雾缭绕,万亩茶园与苍翠林海相映成趣。这个曾因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而发展滞后的山区乡镇,近年来通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系统化布局,走出一条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引擎、以创新为动能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不断增长,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鲜活注脚。
浉河港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职责清单覆盖28个领域,从传统农业管理到数字经济布局,折射出新时代乡镇经济治理的复杂图景。为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治理难题,该镇创新构建"三维联动"机制:纵向建立区镇村三级责任传导体系,横向整合农业、文旅、生态等部门资源,在时序维度上制定滚动发展规划。这种立体化治理模式使分散的行政资源形成合力,2022年成功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图为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副镇长刘强(右二)同经济发展办的同志深入企业张贴市优化营商环境“公务入企码”平台时的情景)
在农业根基夯实方面,办公室推动的"三优工程"成效显著:优化品种结构,引进特种茶树;优化种植模式,建成茶园示范基地;优化产业链条,培育多家龙头企业,开发茶食品等衍生产品。2023年春茶季,当地茶叶电商销售额突破新高,较传统销售模式增收35%。
作为南湾湖水源涵养区,浉河港镇的发展始终戴着生态保护的"紧箍咒"。经济发展办公室探索出"生态银行"运营机制,在黑龙潭片区,通过EPCO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商,打造集森林康养、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生态经济综合体,既守住了森林覆盖率红线,又实现年生态收益不断增长。
乡村旅游的破题更具创新性。依托四望山红色遗址群,办公室策划"红绿融合"发展路径:修复李先念办公旧址等革命遗迹,串联生态步道,开发"采茶制陶+红色研学"体验项目。2023年接待游客持续增长,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
三、治理创新的内生动力
在组织振兴层面,经济发展办公室推动的"党建+产业"模式成效凸显。组建党员技术帮扶队,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创新"村民议事堂"机制,将产业发展纳入村级事务民主协商范畴。这种治理创新且效果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政策工具的精准投放。针对山区基建短板,创新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撬动社会投资。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这个山区小镇的故事,正在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