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4月29日讯(艾琦)春风化雨,育人润心。4月27日,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将课堂搬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巾帼文明岗——抚州市临川区西大街社区,以“双师同堂”模式展开“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专题教学。从智慧宣讲厅到羊城广场,从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网点到时光益站,思政教育“小课堂”在同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中,释放出育人的无限生机活力。 
问题开篇:从新年贺词中探寻“国之大者” “12篇新年贺词中,‘人民’一词出现了95次,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为何民生如此重要?”西大街社区智慧宣讲厅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张亿罕以数据切入,抛出系列问题引发同学们深思。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殷切嘱托,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延伸开来,阐释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专题导入显深度。 “张老师在社区里讲民生,当理论讲授与西大街社区的鲜活实践同频共振,我们对‘国之大者’有了更真切的体悟。”学生周蒙在课后记录下这样的感悟。 双师启智:全国示范社区的民生创新实践 “过去居民办事要跑多个部门,如今‘一站式’服务精准触达群众‘家门口’!”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西大街社区党委书记吴乐怡担任“案例主讲”,带领同学们实地探访“一老一小”帮代办窗口、幸福食堂与童心港湾。在新就业群体服务站,她介绍“同新报到、暖新维权、舒新服务、爱新超市”4大功能,讲述快递小哥从“被服务”到“反哺社区”的暖心故事,张亿罕随即从理论维度点睛补充:“让所有劳动者在推动发展中分享发展成果……”双师一讲一答间,有“理”有例、相互印证,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现实。 同学们通过扫码线上小程序,了解社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的招募直达、爱心驿站等特色服务。基层治理的“民生锦囊”里,装着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更映照着满满幸福的“双向奔赴”。 师生共话:“时光益站”互助养老的温暖样本 “带动更多人关爱老年人”,时光益站联合会大厅内,“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格外醒目。张亿罕通过访谈形式,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模式创新。“这种模式既传承了‘守望相助’的中华传统美德,又创新了基层服务路径,构建起代际互助的温暖闭环。”访谈引发学子强烈共鸣。 “时光益站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相通,既让参与者在服务中收获快乐,也体现未雨绸缪的智慧。”中医学子何佳宜兴奋地表示。教师在互动总结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种中国式办法让养老服务更具可持续性。同学们纷纷点头,认为这一论述既立足国情,又深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 青春有悟:在社会大课堂实践中感悟青年使命 实践教学环节,两位教师带领青年学子化身“社区观察员”,开展民生调研、营养健康知识分享和《太极神韵》《八段锦》表演,把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社区”,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专题延展,育人效能再提升。 “这不仅让他们领会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精研专业、服务民生、奉献社会的种子。”江西中医药高专党委副书记方翰林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推进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共建项目,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活动当日,江西中医药高专与西大街街道办,还就“双师同堂”示范课堂建设、实践育人精准衔接和发挥医药院校优势常态化长效化服务地方等展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