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4月27日讯(记者 王相君 赵存富 王任 通讯员 王荣)“这碗长山药牛肉汤鲜得能喝出晨光的味道!”近日,怀仁市第二中学食堂内,初三(6)班学生张卓想捧着热气腾腾的餐碗感叹道,还有香气四溢的香酥鸡丁,色泽红亮,十分诱人。在干净明亮的食堂用餐区,学生们开心地享用午餐的场景,正是该校历时数月开展食品安全与膳食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结出的硕果。 织密责任网络:让 “第一责任人” 制度落地生根 采访当日,在学校食堂公示栏前,家委会主任、学生家长段女士正用手机拍照,她指着偌大的公示栏对记者说:“你看公示栏里展示的几乎都是家长们关心的事情,有上级来文、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食堂财务信息、带量食谱以及领导陪餐记录表等等应有尽有。” “我们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每天都安排校领导及老师参与陪餐。”在食堂学生用餐区,该校校长仝富强一边对记者说,一边指向不远处分管副校长兼食品安全总监张志元,只见他正在随机询问已经用完午餐的学生们,关于当天饭菜是否合口。师生在问答之间喜言欢笑,显得十分轻松自得。 记者来到该校食堂办公室,可以看到食堂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无犯罪记录证明等资质一应俱全,每批次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实时更新并记录台账。食堂工作人员郭元元打开台账,向记者讲解,可以看到譬如猪肉的检疫合格证明、食用油的生产批次等信息清晰可溯,她对记者说:“政府统一招标的大宗食材采购制度,让我们从源头杜绝了安全隐患。” 制度建设固本:35 项新规构筑安全防火墙 在学校后勤质检办公室,一摞厚实的制度汇编格外醒目。《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食品采购查验管理制度》等 35 项新规整齐罗列,其中新增的 5 项应急预案尤为引人关注。“我们针对天然气泄漏、突发火灾等场景制定了专项方案,上周刚组织了消防应急演练。“后勤管理员马继平翻开《食品安全制度汇编》,只见每页都详细记录着员工晨检、健康管理、清洗消毒等内容。譬如切配组员工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拣二洗三切’的洗菜操作流程完成操作。 制度的关键是落地。在该校食堂餐厅,只见每一处出入口的上方都安装了灭蝇灯,据统计总计安装有98个,实现了全食堂无死角防护;在学生就餐区、操作间、更衣间等处,累计安置了臭氧消毒机50台,还有专业餐具消毒房、无接触感应式洗手池等,为全校学生安全放心用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舌尖营养升级:名匠团队定制 "妈妈的味道" 到了晚餐时段,食堂三楼的 “食育课堂” 传来阵阵欢笑声。初二(2)班学生刘垚正系着围裙,将自己亲手做好的清炒西蓝花摆进餐盘。“这是我们食育课的实践环节,今天从洗菜到摆盘全部由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 据介绍,该校联合怀仁市张跃军名匠工作室,开设了食育课,增加了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食材挑选、烹饪制作,亲身体验食物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享受美味、营养饭菜的同时,掌握饮食知识与技能,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现在每周六、日都是‘家乡味道日’,上周的刀削面让孩子们吃得停不下来。”张跃军名匠工作室专派食育教师张芳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多媒体对菜谱设计进行讲解,内容包括食材搭配、营养摄入比例等等。”自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最让学生们开心的是饭菜口味的变化:“以前觉得食堂饭菜总是一个味儿,现在的糖醋里脊外酥里嫩,连胡萝卜都切成了可爱的花朵形状,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均衡的营养餐受到了同学们的点赞。" 初二(2)班学生姜可凡对记者说。 长效守护机制:让满意食堂成为校园标配 在开水房入口处的食堂意见收集箱里,一张学生手绘的便签格外显眼:画着笑脸的餐碗旁写着“希望有水果酸奶”,在便签的末尾写着后勤管理员的回复:“下周实现!欢迎投票选择心仪的酸奶口味。”这样的互动场景,正是学校 "自查—整改—反馈" 闭环管理的日常。 “最新的师生满意度测评显示,食品安全认可度达 98%,膳食口味好评率 95%。”该校校长仝富强告诉记者,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全体员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与技能考核,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与学校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通过晋食安等平台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完成考试。 从制度筑牢防线到膳食升级蝶变,怀仁二中的实践印证:当食品安全成为校园治理的 “刚需”,当营养膳食成为成长路上的 “标配”,方寸餐盘间承载的,不仅是热气腾腾的饭菜,更是对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郑重承诺。这场没有终点的 “餐食守护战”,正在用行动书写着 “让校园食堂成为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