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健康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穴位病房”赋能中医诊疗新体验
时间:2025/4/23 16:25:38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张彪

   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4月23日讯( 记者 张彪 通讯员 王绍勇 )“百会·举阳舍”“关元·固元轩”“风池·息风斋”……走进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针灸科病区,一股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间病房皆以经典穴位为名,以诗化意境为魂,使医者之治、患者之养皆蕴藏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与养生智慧,成就一段“医理可参、诗意可栖”的中医文化新篇章。 

   近日,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针灸科创新推出“穴位病房”服务模式,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患者带来兼具文化底蕴与专业治疗的就医新体验。 

图片1.png

    针灸科病区,17间特色病房以中医经典穴位命名,如“百会·举阳舍”对应头顶“诸阳之会”,寓意提神醒脑、统领全局;“足三里·和安居”以“长寿穴”命名,象征调理脾胃、固本培元;“风池·息风斋”取意“祛风之池”,治疗头痛、颈椎病、中风、癫痫等病证。每间病房不仅标注穴位位置与功效,更融入诗词化命名与养生哲学,如“气海·聚阳轩”喻生命能量汇聚,“攒竹·青峦阁”暗含明目醒神之意,让患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2.png

  “穴位病房”不仅 治疗空间,更是中医文化课堂。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会结合病房名称讲解穴位知识,如“神阙·星阙庭”对应肚脐,强调其“生命之源”的重要性;“地仓·春泥舍”针对面瘫患者,传递“笑颜如初”的康复愿景。 患者王女士感慨:“住在‘膻中·畅气馆’,护士长教我按压穴位缓解胸闷,现在连情绪都更平和了。”这种沉浸式学习让中医养生理念深入人心,帮助患者出院后仍能准确描述穴位功能,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养生”的转变。 

图片3.png

   临床实践表明,穴位命名病房与针灸治疗形成协同效应。医生在施针时,常以病房名称引导患者感知穴位作用,如治疗失眠时提及“神门·敛神庭”,增强患者对“宁心安神”原理的理解。

图片4.png

   针灸科主任张宾介绍:“患者通过病房名称建立穴位记忆后,治疗配合度显著提高,甚至能主动参与穴位按摩,形成‘治疗—认知—反馈’的良性循环。”这种医患互动模式不仅提升了疗效,更让患者感受到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图片5.png

   太和县中医院院长班文明表示:“‘穴位病房’是中医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希望通过环境营造、知识普及与临床实践的三维结合,让中医智慧‘活’在患者身边。”目前,该模式已吸引多地医疗机构前来参观学习,成为中医特色服务创新的典范。未来,医院计划进一步拓展“穴位病房”功能,如增设中医养生操教学、膳食调理指导等,打造全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 

   从“百会”统领全局到“神阙”固本培元,太和县中医院针灸科以“穴位病房”为纽带,将中医文化融入诊疗细节,让患者在诗意栖居中收获健康。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现代医疗服务注入了人文温度,为中医传承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责任编辑:张彪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穴位病房”赋
2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1153天:乌克
3 天津蓟州2025夏季文旅发布:三
4 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开展“以书会友”
5 山东沂源县南麻街道   “南小帮
6 2025中国常德柳叶湖舟钓世界锦
7 印控克什米尔枪击26死 
8 河南虞城:创新“城管+”工作模式
9 国际合拍片沙龙与版权对接会举办 
10 红烛匠心传薪火    立德树人担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