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化工集团(GCT)40万吨/年TSP工程,是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在突国承接的第三个化工项目。在突尼斯摸爬滚打十几年,为了更好推进属地化发展,融入当地社区、体现社会责任、展现企业形象。突尼斯项目树立实干导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俯下身子做工作,积极为陷入困境的当地员工家庭进行帮扶、救助。  关爱不仅是捐款捐物,而是与他们携手同行 Nsibo是突尼斯项目部现场雇佣多年的当地工人,工作态度极度认真,但其家境条件贫寒:四个小孩都不到十岁,妻子没工作,全家生计靠Nsibo赚钱维持。前一阵,他上班断断续续,最近一段时间干脆一直没来上班。项目部在就相关情况向工会方面进行通报、询问时,了解到Nsibo老婆生病做了手术,恢复的并不顺利,还有可能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治疗的情况后。项目党政班子在得到这一信息后,当即讨论决定对Nsibo的家庭进行必要的救助。项目部相关人员多次上他家了解具体情况进行慰问、帮扶,救助。在慰问Nsibo家人时,项目部领导叮嘱他:一定要在家好好照料好生病的妻子,让她病情尽快得到恢复,利于后续治疗。项目部承诺:将持续关注他的家庭,在项目结束前长期为他保留住工作岗位。项目部的关怀、支持与鼓励,令Nsibo激动不已,他感动得结结巴巴地说:“阿拉,西诺瓦,呼耶”!(真主保佑,我的中国兄弟们!) 在项目部的帮助下,目前,Nsibo一家生活恢复正常,他妻子的病还在观察、治疗中。 
温暖精准扶贫,项目把你当家人 kusai(库塞)是Nsibo的儿子,一个在逆境家庭成长且好学的非洲小孩。在教育落后的非洲,kusai(库塞)喜欢上了画画。一次偶然到项目部工地看爸爸的机会,kusai(库塞)被工地办公室外围墙上的宣传漫画墙的画面吸引,他伫立很久不愿离去,还要求爸爸给他找来笔、本进行临摹。项目部员工看到此景后,深受感动。党务干事陈龙特意委托国内休假回来的员工为他带来了绘画的颜料、笔、本等,并主动答应kusai(库塞),在他业余时间教他临摹、画画。 
扶出希望新路子,绘出幸福新生活 在就业率低下的突尼斯,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有了稳定的工作,家庭生活就有了保障,Nsibo的儿子kusai(库塞)就不需要像其他贫困人家的小孩一样去辍学放羊了。因此,kusai(库塞)一家人对给他爸爸提供工作机会SCC CNCEC十分的感激。 在不断地增加到项目工地玩耍次数及临摹绘画的机会后,很少走出自己所居住小村庄的kusai(库塞),终于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中国和中国公司有多美、多精彩!特别是面对SCC的新办公大楼的精美照片时,令他十分地好奇和向往,不时对着照片发出yaaaa mahleha(本土语言意思是:太漂亮了!)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到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的梦想与期待! 中国公司员工告诉他,读好书、会好画,是他能加入中国公司的唯一的办法。从此, kusai(库塞)开始想着把自己的梦想勾勒出来,他用色彩填充着自己的梦想,用线条勾勒人生的境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他望着大家时,我们能看到他眼眸里的清澈,他对知识的渴望,瘦弱的身体里蕴含了巨大的能量,加油,kusai(库塞)!中化六建欢迎你,我在中国等你! 
疫情期间归国每当看到这幅画,就会想念我的突尼斯小“徒弟”,就会禁不住对着画面说一声:“加油,库塞!我们在中国等你!” 库塞一家对中国的友好和向往也代表了当地民众的想法,但这种友好并非凭空产生。我刚踏入突尼斯时,当地人往往会问他是不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因为对他们而言中国是一个太遥远和陌生的国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企业项目的开拓,这些国家的民众的认知里开始有了中国。中国员工工作勤奋,能想出各种解决现场问题的实用小妙招,能在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突尼斯种出蔬菜。项目上的外籍工人普遍认为中国人聪明、肯吃苦,说中国人是 “铁人”。 中国企业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远朋之谊也常常赢得当地民众的称赞。中化六建坚持属地化经营理念,项目上有很多外籍员工。中国籍工人和管理人员也特别注意与当地人的文化背景差异,尊重对方的习俗。突尼斯项目建设时,遇到斋月,当地人白天禁止进食和喝水。虽然中国人可以不受约束,但是中国人仍非常注意,即使在炎炎夏日,外出也不轻易喝水。一些当地人十分感动,再次见面时甚至主动递送矿泉水。 “10年来,我感到中国人越来越被国外民众所认可。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也越来越友好。”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现中国企业的人文关怀,我愿意从我做起。
——供稿人(作者):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陈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