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乐共赏】 昨夜(4月15日),当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的灯光渐暗,二十一弦古筝的第一声泛音划破寂静,彷彿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由驻校艺术家邹伦伦博士领衔的「穿越时代之古筝诗篇」音乐会,以弦为笔,以音为墨,在三个小时的演出中绘就一幅横跨东西、纵贯古今的音乐长卷。




起:金蛇狂舞叩千年 理工大校友会中乐团、古筝团及二胡团的师生,特别是在两位尊敬的指挥家汪炽华与张子聪的带领下,与古筝演奏家邹伦伦的合作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每位成员都表现出色,积极排练,认真准备。开场曲《金蛇狂舞》如一道鎏金闪电,古筝与民族乐团铿锵合鸣,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随后,邹伦伦独奏的《渔舟唱晚》,指尖在雁柱上轻盈游走,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唐诗意境。当《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升起,观众沉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特邀艺术家包括二胡演奏家周翊、Ruby陈,青年钢琴家Lisa陈、吉他演奏家Judy奚、青年吉他演奏家Max Mares、Julian Li,以及鼓手兼钢琴家Liza谭等,他们在音乐会中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周翊与Ruby陈在「兰亭序」及「化蝶」的演奏中与古筝相互呼应,在钢琴家Lisa陈的伴奏下充分展现出优雅与细腻的旋律。周翊的揉弦与古筝的泛音交织,恍若江畔芦荻与月影的缠绵私语。 承:东西和鸣见匠心 音乐会的精妙之处在于打破传统的疆界。意大利民歌《山之歌》经古筝与吉他改编后,阿尔卑斯山的风情竟与江南的烟雨奇妙交融;经典曲目《爱你在心口难开》以中乐编制首演,爵士鼓手Liza谭的即兴华彩,让在场的青年观众随着节奏轻轻摇摆。特邀钢琴家Lisa陈在《兰亭序》中的点缀,恰似宣纸上的朱砂钤印,为古曲增添了现代的注解。




转:弦外山河入梦来 中段曲目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听觉壮游」。当《高山流水》的巍峨气象尚未散去,古筝团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已带来扑面的草浪清香。邹伦伦特别改编的青藏风格段落中,快速轮指的「风雪音效」与低沉的刮奏,令人彷彿看见苍鹰掠过雪山之巅。 此刻,中华时报创办人、香港美术学院院长、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曾晓辉教授即兴赋诗《弦上时光》,以文字共鸣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弦上时光》 今夜,指尖在弦上甦醒, 邹伦伦的琴音如河流, 从远古的山涧漂来, 又向未来的星群奔去。 我们在理工大学的灯下相遇, 古筝是船,载满诗句, 一桨拨开唐宋的雾, 一桨划进蒙古的风。 西方的音符悄悄停泊, 与东方的月光交谈, 青藏高原的鹰影掠过, 弦上忽然积雪,忽然开花。 
合:战台风雷动香江 压轴曲目《战台风》将晚会推向高潮。邹伦伦双手在弦上翻飞如蝶,扫摇技法模拟的风暴声浪与钢琴家陈思慧的雷霆低音相互激荡,正如曾晓辉诗中末章所诠释—— 驻校艺术家亲手纺织时光, 每一声揉捻都是承诺, 当最后一个泛音悬在夜空, 整座城市静默成共鸣箱。 
理大校长滕锦光代表理工大学颁发奖牌给予邹伦伦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滕锦光校长表讲话。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滕在讲话中强调了香港理工大学「驻校艺术家计划」的重要性,自1999年以来,该计划持续为校园注入艺术活力。滕校长指出,透过邀请各领域的知名艺术家,校园的文化与艺术生活得以蓬勃发展。 今年的驻校艺术家是古筝大师邹伦伦博士,她透过一系列活动让大家体会筝乐之美,包括讲座、示范和音乐会。音乐会的曲目涵盖古今中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校友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今年首次公开招募中国乐器演奏者,经过严格遴选,十一位入围者将在音乐会中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滕校长代表理工大学颁发奖牌给邹伦伦博士,以表达对她专业指导的感谢,并期待此次活动能进一步提升理大社群的艺术文化素养。

【艺文观察】 由香港理工大学推出的2025年驻校艺术家计划,自3月18日开始至4月15日,分为三个阶段深入推广传统音乐文化。 第一部分:与艺术家会面——「古筝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演变」讲座示范。 第二部分:工作坊。 第三部分:「穿越时代之古筝诗篇」音乐会。 昨晚的音乐会作为理大2025驻校艺术家计划的收官之作,其意义远超演出本身。当夜半离场的观众仍轻声哼唱着旋律时,维港两岸的夜色中,千年的弦音正以新的生命力持续回荡。 (艺文记者晓鸿报道 图片由香港理工大学摄影师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