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社会万象 > 健康
 
健康科普: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师吴笛 讲讲清明时节之养生——“清”身“明”心安度春
时间:2025/4/3 11:54:09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吴笛

 清明节就要到了,清明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期。清明养生需“天人相应”,在饮食、起居、运动、养生中,从“清”、“明”二字的角度,“身”“心”两个层次、兼融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进行身心调和,实现安然度春之目的。

de0e6e9d1ea125a58f145598ef6ff2b.jpg

 1.清明养生从“清”做起:涤浊生新,内外澄澈

 1.1“清”身:养生中的“清”身主要指通过清理体内淤堵、毒素,调整脏腑功能以恢复气血畅通。如 (1)清肝气:在清明时节,肝气最为旺盛,因此清明养生特别强调清肝气。可以通过搓揉两肋来促进肝经的气血运行,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2)清积滞:清明正值肝气旺盛期,宜食荠菜、蒲公英等清肝食材,辅以枸杞菊花茶疏解冬季积热。可用陈皮薏米粥健脾祛湿,化解“春困”。(3) 清肺气:肺为五脏之长,清明时节适当做深呼吸可以帮助排出肺部的代谢废物,有利于保持肺部清洁,保护呼吸道,预防感冒。(4)饮食清淡,护脾养胃:清明湿气渐重,宜少吃油腻、生冷食物,避免脾胃负担过重。推荐吃荠菜、菠菜、山药、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材,还可适当吃些清明特色食物,如青团(但不宜过量,以免消化不良)。(5) 清环境:遵循“”三月三,换单衫”古训,彻底清洁居所,特别注重寝具暴晒与衣柜除湿。建议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15分钟以上,避免霉菌滋生。(6)清寒邪:实践“春捂”智慧,重点保护大椎(颈后)、神阙(肚脐)、三阴交(脚踝)等穴位。推荐晨起饮用生姜红枣茶,驱散倒春寒湿气。

 1.2“清”心:清心是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并对某些精神健康问题具有辅助作用的一种养生方法。如(1)清心气:清明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容易使人情绪低落,需要注重清心气。通过调节情绪,如听轻柔的音乐或阅读有趣书籍,可以有效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2)清杂念:通过冥想、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睡眠充足、学会自身放松使心灵达到一种纯净、专注的状态。(3)清郁结:开展“情绪大扫除”,用书写祭文或制作青团的过程疏导哀思,建议连续三天记录感恩日记转化负面情绪,化“春郁”。(4)运动清心:运动目的除了健身外,还可以使心情平静,可以选择在凉爽的时段进行中医养生功练习或在自然环境中散步,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2.清明养生从“明”字悟起:通透明达,天人相应

 2.1“明”身:就是帮助改善身体的各个系统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具有方法有:(1) 明目络:晨起做“醒目功”:闭眼顺时针转动眼球9次后热掌敷眼。增加枸杞叶猪肝汤、桑葚粥等养肝明目膳食。(2)明气血:把握辰时(7-9点)沿脾经拍打,从隐白穴至大包穴,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促进气血周流。(3)明节律:遵循“早卧早起”原则,建议21:30前入睡,5:30-6:30起床。正午小憩“子午觉”不超过30分钟。(4)明脏腑:洞察生理关联脏腑与感官相通(如肝主目、肾主耳),通过观察身体反应可反推脏腑健康状态,进而针对性调养等。

 2.2“明”心:需在清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慧,通过观察心念流动、参悟本性‌,其养生意义在于通过认知生命本质、调整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的深度和谐与健康提升。(1) 明心志:开展“生命教育”踏青,观察草木破土而生的生命力,建议携带《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进行户外诵读。(2)明觉知:实践“正念行走”:选择青石板路赤足踏青,专注感受足底涌泉穴与大地接触的细微知觉,每次持续15-20分钟。



责任编辑:郭雷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贵州旅游:从夜郎谷天河潭到天龙屯
2 “匠心” 进校园:江西有色金属行
3 文化滋养初心 笃行丰盈生命  —
4 安徽太和县郭庙镇中心小学:缅怀革
5 健康科普: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师吴
6 【山东】怡康社区   第四实验幼
7 吕国英:愚顽可憎蠢得意
8 吕国英:游思漫漫缚正念
9 吕国英:殊念彰极穷
10 新县第四幼儿园家访“零距离”,共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