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国际风云 > 人物关注
 
不避艰险察异俗  不辱君命全气节 ——元朝初期的杰出外交家赵良弼
时间:2025/3/27 11:54:51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王长华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中,对于日本民族性格是如此描写的:

菊与刀都是日本形象的一部分。日本人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菊与刀》在1946年问世,被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三岛由纪夫盛赞为“着力阐述日本传统文化之二元性,在对日本文化深感好奇的西方人影响最为深厚”。

有趣的是,在中国的元朝时期,即公元十三世纪后期,就有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在短暂的外事出访中,对于日本民族性的观察,竟然和700多年后的美国学者极其一致:

其民俗凶狠骁勇,不识父子之亲,不知上下之礼,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家置干戈,百姓皆兵。

与此同时,他还对日本的地理、物产和气候,有着相当准确的观察:

其地山水居多,可佃(耕种田地)者极少,无桑蚕丝枲(xi,枲麻,也泛指麻)。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益富。且舟楫恃风而行,忽值风变,漂流触撞,沉溺之祸莫可预防。

两相对比,日本民族后来的“两极分化”性格,在公元十三世纪之时,似乎尚未形成。至于后来如何形成这样的性格,其间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演变,这是留给当今的文化社会学者的研究课题。本文的主旨,则是概略介绍这位蒙元时期的杰出外交家赵良弼。

赵良弼的事迹,在元代苏天爵所著《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一之三《枢密赵文正公》,以及明代宋濂等人所编的《元史·列传》卷一百五十九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本文即以前者为准,参考后者的有关记载,对这位元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的事迹做一梳理。

赵良弼,字辅之,元朝时赵州赞皇县人,生于1216年。蒙元开国之初,举业进士,任赵州教授。辛亥(1251)年,被忽必烈召揽至藩王官邸,历任邢州、陕西幕府属官。己未(1259年)年,蒙元大军征伐南宋,赵良弼入军中参议元帅府军事。中统元年(1260年),拜为陕西四川宣抚使。至元七年1270年),授高丽经略使,奉命出使日本。还朝后,改任四川经略使。至元十年(1273年),拜为同佥枢密院事,连续任此职九年,后来因病而辞职归田。至元二十三年(1286),薨,终年七十岁。

赵良弼的族属是女直人,即“女真”。关于“女直”,一种说法是,为了避辽章宗(宗真)讳而改,另一说法是女真的另一种译写形式。赵良弼的祖上早先曾以部族之名“术要甲”为姓,辅佐金国皇族平定辽、宋有功,世代为千夫长,后来戍守河北真定赞皇县,因当地人很不通晓金国语言,以讹传讹,被称为赵家。他的曾祖父名祚,曾任镇国上将军,高兴地说:“这是上天将中华之姓赐予我家啊!”从此之后,遂以赵为姓。

影视剧中的赵良弼形象.jpg

影视剧中的赵良弼形象

讲论文艺  研习典籍

赵良弼自幼就非常聪明机敏,多智慧谋略。其父赵(que),曾任金国威胜军节度使、元帅、右都监,死于王事,朝廷赐谥为“忠闵”。赵慤的长子赵良贵,任嵩汝招讨使;赵良贵之子赵谠(dang),曾任许州兵官;赵慤的从子赵良材,驻守太原,也死于王事。赵良弼继承其父之职后,为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金哀宗完颜守绪流亡归德(今河南商丘),金国上党公、昭义节度使完颜开的部将防城提控崔立,杀害了守城的宰相归降蒙军,自立为郑王,还在城门口设置哨卡,严格盘查行人,并严令,擅自出入者格杀勿论!一时城内尸骸狼藉,一片恐怖!

当时,赵良弼在家侍奉母亲,他随身怀揣着其家族谱牒以及其父忠闵公以上世代先人的画像,坚定地说:“没有这些东西,就无从知道我的出身以及家族的情况。”于是,他乔装打扮,将家谱混杂于柴薪之中,与一群乞丐一起,偷偷地溜出城去,准备回到家乡赵州赞皇县去避难。到了黄河岸边,但见河岸上已经聚集了将要北渡的数千难民,但只有七艘渡船可供渡河,兵士们担心难民和他们争抢渡船,就拿起刀剑乱砍,以驱赶难民。混乱之中,刀剑伤及母亲的头部,赵良弼见状,急忙挺起胳臂拦护母亲,胳臂几乎被砍断。兵士们回头看见,十分同情这对母子,就出手帮助,母子俩这才得以登上船只。

北渡黄河之后,赵良弼用小车推着母亲回到家乡,尽心侍奉之外,每日跟从着当时的名儒讲论文艺,研习典籍,尤其致力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兵马强弱,地理险要,边防要塞。但凡有关国家兴衰治乱者,无不用心记忆深思。戊戌1238)年,即元太宗十年朝廷发布诏命,开科考试诸道进士,赵良弼因成绩优良而中选,在赵州担任教职。

忽必烈尚为藩王之时,就有人向他举荐赵良弼,于是,他立即召赵良弼北上。见面后,赵良弼的对答令他非常满意。恰逢朝廷设立邢州安抚司,就擢升赵良弼为幕长古代称将帅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为幕僚,后泛指文武官署中的佐助人员。幕僚长就是参谋长,幕僚总长就是总参谋长)。邢州长期没有才干突出,品德良好的官吏,因此积弊日深。赵良弼到任后,区划有方,精心治理,但凡待处理的事务中有难办或掣肘的,则请示王府,再经过一年,如此往返六次,所请求的事务全部得到允许批准。就这样,邢州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赵良弼升迁为陕西宣抚司郎中。

元世祖忽必烈.jpg

元世祖忽必烈

参议帅府  屡陈时务

己未(1259年)年,蒙古大军征伐南宋,任命大臣霸都鲁为元帅,赵良弼参议元帅府军事,并兼任江淮安抚使,出师以来,五战皆捷。大军渡过长江到了鄂州,然后分道奔向湖南,攻下岳州,抵达潭州长沙,别称潭州),然后还朝。这次作战,统帅部在治军方面极有纪律,未尝轻易地杀戮一人。

忽必烈率军北返的过程中,赵良弼上奏陈述了十二件事务,所言都有根有据,忽必烈深为赞许并十分感叹。到了古代国之地(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驿使传令,派遣赵良弼前往京兆地区(即今陕西西安),访察秦、蜀两地的民情等各项事宜。不到一个月,他将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上报,还列举了十项事务同时上奏,这些建议大多都被采用。

赵良弼还上奏说:“高丽是个小国,依靠高山大海的险要阻隔,我国用兵二十余年,尚未臣附。前年高丽世子王(tian)来朝,恰逢圣驾西征,使其滞留我国已达二年之久。在此期间,我国对其关系略有疏离,在待遇方面也不够优渥,无以安抚和笼络其心,一旦他回去,将不会再来,应当优厚其待遇,以藩王之礼对待他。如今,听闻其父已死,应当立他为王,遣送还国,世子必然感恩戴德,愿意同我国修好,谨奉臣子的天职,这样做,可以不劳一兵一卒而得到一国。”忽必烈认为赵良弼说得极有道理,即日起就将高丽世子迁往别馆居住,且关照礼遇有加。不久,就赐封高丽世子并将其遣还,从此后,高丽一心一意地归附于大元,这是从赵良弼的进言开始的。

送赵良弼知广安军(壁画)  作者:冯山.jpg

送赵良弼知广安州(壁画)作者:冯山

同心协谋  卒平大乱

忽必烈即位后,首先设立陕西宣抚司,任命廉希宪为宣抚使,商挺为副使,赵良弼参议宣抚司事务。当时,陕西刚刚遭受过剧烈的社会动荡,民众之心尚未安定,一旦遇到微小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时机稍纵即逝,极容易生出意外之变。赵良弼受命后,立即赶赴任上,在廉希宪、商挺两位主官到任之前就提前赴任。他早知有些事情急不可缓,便果断决策,在事发之前就预先准备好了对策。廉、商二公到任后,和他同心协力,共同谋划,最终平定大乱,安定了人心,这其中,赵良弼的襄助谋划之力居多。九月,朝廷改陕西宣抚司为行中书省,拜赵良弼为陕西四川宣抚使,兼参议行省事务。当时正值朝廷用武之际,他调运兵马,供给粮饷,所统辖的九路,上报下达,受理事务,日不暇给,心计口授,但凡物资往来,他都做到处置有方,供应顺畅,朝廷略取秦、蜀之功,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中统二年(1261年)冬,朝廷撤销了诸路宣抚司,赵良弼一时赋闲在家,闭门不出。不料闲居的日子没过多久,费寅就以九件事情向朝廷提起诉讼,诬陷廉希宪、商挺有异志,并且指名道姓地说赵良弼可为证人。费寅原是成都人,当初蒙古大军攻取四川,攻势凌厉,南宋守边将领深感难以抵御,力疲不支,就派费寅潜入秦地,作为间谍,用重金行贿,做了蒙古的官员。费寅其人十分狡黠奸诈,竟然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长久不败,把官一直做到同知兴元府事。后来,他因为其他奸恶之事被察觉,经宣抚司审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审结完毕后准备上报定罪,正好遇到朝廷大赦,这才得以幸免。费寅为此衔恨在心,暗中搜罗廉希宪、商挺二人在行事之中,不甚周密、略有疏漏的地方,乘机攻击告发,以报怨恨。当时,正值李璮、王文统反叛之时,世祖忽必烈听闻是说,不加审查,就相信了费寅的诬告,召来赵良弼询问对质。赵良弼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臣与廉、商二人一起共事九年,哪里有这样的事?”忽必烈再三询问,赵良弼还是答对如初。接着,对费寅诬告的九件事情一一进行审讯,赵良弼都一件一件地列举出来,进行对证。忽必烈认为赵良弼是在强词夺理,以巧饰之辞,故意为廉、商二人辩解,更加震怒,以施加大刑为威胁,百般谴责呵斥!但赵良弼却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坚持前说,对诬告之事毫不妥协,据理力争,甚至手抚胸口,奋勇向前,请求圣上剖心以证明清白。旁观者都被其大义和勇敢惊得目瞪口呆,失魂夺魄,但他却神色自若。第二天,忽必烈下旨,命中书省继续审讯,费寅辞屈理亏,不能应答。朝臣奏请,以右丞粘合南合代替廉希宪职务,暂领行省事务,进一步审查讯问此案。后来,费寅的叛逆谋反之事败露,这个诬告案件才得以平反。

对马岛屿.jpg

赵良弼出使日本,取道对马岛屿

出使日本  不辱君命

至元七年(1270年)春,赵良弼被任命为高丽安抚使,不久,改任经略使。在此之前,朝廷多次派遣使臣出使日本,最终都是不得结果而还,但忽必烈通使的决心异常坚决,遗憾的是未得其人。赵良弼受命之后,心想,日本、高丽和中国只是隔着一水,作为人臣,何处不可以死于国事,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为了国家,何必顾惜自己的生死呢?不妨一行。于是,他请求奉命出使日本。而之前的使臣被派遣出使高丽,名义上为遣人护送,取道对马、一岐等岛屿,实则是担心泄漏密谋,更加畏惧。因为日本如果通使,就有可能对他们不利。赵良弼一心一意决定出使,使他们难以得逞其计。

赵良弼一行从绝景岛登船,直接前往日本的太宰府。到达之后,比他早到的南宋使臣与高丽、聃罗是12世纪以前曾存在于今韩国济州岛上的古国,曾为朝鲜半岛上百济、新、高丽等政权的属国,最后合并于高丽)等国的使臣一起密谋,意图共同阻挠蒙元与日本通使之事,就把赵良弼一行强行留置在太宰府,并派专人监视守护。然后,南宋使臣派遣人员,与日本、高丽、聃罗等国的外交人员往来议事,还多次以武力相恐吓,甚至在半夜之时翻墙破户,进入赵良弼一行下榻的太宰府,刀刃交举,放火焚烧邻居的房舍,喧嚣号,一夜之间骚扰达十余次。赵良弼丝毫不为所动,一头倒在床上,不一会便鼾声如雷,对屋外之事置若不闻。如此这般折腾了三日,对方黔驴技穷,就变了个方式,向赵良弼索要公文,还对守护监视他们的人大加斥责说:“你们应当催促他们快点交出国书。”赵良弼不卑不亢地说:“国书应当等着见了你们国主之日,才会送达。”对方几次威胁,想要强行夺取,但都被赵良弼严辞拒绝。就这样,对方显得极不耐烦,接着又多方诘难,但自始至终,还是无法使赵良弼屈服。最终,日本只得派遣使臣十二人前来大元入觐。忽必烈安抚慰问一行人之后下旨将他们遣还,日本国主准备奉表议和,恰好遇到南宋使臣中一位名叫琼林的僧人前来渝平,以故议和之事没有谈成。赵良弼回朝后,以疾病之故,请求归老于樊川。

日本民俗骁勇.jpg

日本民俗骁勇,家置干戈,百姓皆兵

不久,朝廷下诏,授赵良弼为四川经略使。时间不长,又再次召回他商议进兵讨伐日本之事。赵良弼上奏说:“臣前年渡海,留居那里不过才几年,非常熟悉那里的基本情况。其地物产风俗和我国大为迥异,当地民众性格凶狠而且骁勇,不知父子之间的亲情,不懂上下之间的礼仪,随意蹲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与鸟兽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家家户户家中都有兵器,百姓随时都可以由农转兵。那里的地理情况是山水居多,可供耕种的田地很少,没有桑蚕丝麻。即使得到这里的人民,也不可供我们役使;得到其土地,也不能增加我国的财富。况且舟楫都要依靠风力而行,如果遇到风向突变,则船只只能随风漂流,轻则触礁,重则碰撞,沉船溺水之祸难以预防。就算有战国时期的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汉初张良、陈平的智慧谋略,也无处施展。臣奉使出使日本时,同行的三艘船只被大风吹刮着,随风漂流,等到会集在一起时,先后相差竟然有二十余日。在这里用兵无疑必须凭借百艘战船,但战船也只能随着汹涌的波涛而起伏,如天上的星星一样随风飘散,将性命完全寄托于沧海。如果想和在陆上作战一样进退整齐,号令如一,齐心协力,获得成功,确实太难了。”

至元十年(1273年),朝廷授予赵良弼同知枢密院事一职。上任后,他抓的首要事务,便是商议制定军中纪律,但凡奖赏有功、处罚罪过,兵符使用、军人户籍,以及教育演习、训导练兵之类,他都逐一陈述,总计三十多件事,都按照先后顺序,顺利施行。

讽视权臣  奸欺结舌

赵良弼从日本归来后,不幸染上了上气之病(症名,见《内经》五邪等篇,指气逆上壅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痰气凝结,肺道壅塞所致)。他进入枢密院任职之时,正逢朝廷在江南地区有重大的军事行动。由于日夜操劳,他的日常饮食很少,但事务却十分繁重,长期下来,逐渐地感到精力不济,但仍然不敢稍有懈怠。久而久之,使身体消耗得十分瘦弱。他多次请求辞职,以减轻繁杂之事,但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直到过了九年,才答应了他的辞职请求。

赵良弼与元明善同朝为官八年,他们蔑视权贵佞臣,使奸诈欺伪之人结舌语塞,他们一身正气,旁若无人,毫不顾惜自己的切身利害。有人劝告他说,凡事不要过于较真,这样容易遭人嫉妒,应当适当收敛,为自己腾好后路,但他对这些劝告置若罔闻。他听说有位大臣赞誉一位僧人善于役使鬼神,许多人试过,很是灵验。他在皇上面前,当面质问说,大臣怎么可以用巫术侍奉君王呢?应当将他们一起治罪。后来,他因病辞职,三年后,这位大臣果然被这位僧人的案件所牵连,因为擅自调动卫兵,被处以(hai古代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的酷刑)刑。

另外,蜀郡虞集在《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

至元十九年(1282年),正值丞相阿合马专权用事之时,妖僧高菩萨、千户王著,乘着人心稳之际,制造政变,图谋杀掉阿合马。当时,皇太子真金正在随从世祖忽必烈在北疆巡视。高菩萨、王著等人暗中纠集党羽几百人,伪装成皇太子的礼仪服饰和兵器甲仗,并矫称皇太子驾到,在暗夜中扣开京城建德门,用钥匙开启而入,直达太子宫西门,传令守卫军士开启宫门。工部尚书张九思当晚正好留宿在宫中值班守卫,他立即大声呵斥守卫者不得擅自开启宫门,并派人对假传太子之令者说:“过去太子殿下回宫,必须让完泽、赛羊先两位将领先行,请求见到二人之后再开启宫门。”叛乱者无计可施,知道欺诳不过,就顺着宫墙南行,并且密语说:“从前门可以进去。”张九思偷听到这些人的窃窃私语,就说:“这帮家伙果然是在欺诈,已经明确无误。”急忙派人跑到前门告诉守卫者,但这时叛贼已到,而且大声疾呼:阿合马出来!刹那间,丞相阿合马与左丞郝祯,都被叛贼杀死。枢密副使张易,平素就以权变谋略著称,且存心仁厚宁静,此之故,为忽必烈所倚重信任,留京镇守。叛贼入宫之时,假传太子之令,要求出动兵马,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张易平素就对丞相阿合马的奸佞不法十分憎恶,不假思索,就将士兵交与叛乱者。为此,张易受到牵连而被处以弃市之刑。论者认为,张易预先知晓叛乱者的阴谋,因此请求忽必烈,将其首级在各郡县示众。张九思入宫禀告皇太子真金说:“张易没有觉察叛贼的欺诈,而将兵马交与他们,将其判为死罪是适当的。但是,反过来认为他预先知晓叛贼的阴谋,则根本没有这回事。大臣因为犯罪而被处以死刑也就罢了,传首示众则未免太过分了。”皇太子真金恍然大悟,上奏于世祖,忽必烈立即听从了他的建议。

阿合马画像.jpg

丞相阿合马画像

见义勇为  临难不避

赵良弼为人精细敏捷,富有智慧谋略,见义勇为,面对艰难险峻的局面,他丝毫不苟且,而且也不回避。当初,阿蓝答儿、刘太平奉蒙哥大汗之命前来会计(即钩考在元代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工具。忽必烈在位期间,将钩考常态化、制度化,频繁进行钩考,以清查财政、官员贪腐等问题。钩考的实施通常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如“钩考局”,其过程包括设立机构、检查账簿、遍阅吏牍、追征欠款等环节),二人禀性狠毒,刚愎自用,恣意妄为,凶恶残酷,常常在盛夏酷暑,用械具锁人,暴晒在炽热的阳光下,顷刻就会把人晒死。两人还纠集一群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之徒,故意教唆,责人过失,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官吏们望风生畏,害怕逃避,死于他们的滥施淫威和刻意制造的恐怖之下者约有二十余人。赵良弼当时为宣抚司郎中,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将宣抚司所有之事全部承揽到自己身上,应酬上级之命,总领官署事务。在阿蓝答儿、刘太平的淫威盛怒之下,不屈不挠,勇于应对,竟然使呈报的所有事务无一句言辞不当,朝廷内外十分叹服。在他出使日本的过程中,贼寇强盗从中间阻挠,风涛艰险异国民俗凶狠暴戾,濒临死亡威胁者大概有百次之多,但最终还是以保全国家气节载誉而归。古人所说的有专对之才,不辱君命,赵良弼实在是当之无愧。

出身儒素  不忘根本

《元史》中如此记载:丞相伯颜攻伐南宋之时,赵良弼进言说:“南宋的重兵布防在扬州,应当以大军先进攻钱塘。”后来果然按照其计用兵。赵良弼还进言道:“南宋灭亡后,江南士人学业大多荒废,朝廷应当设立经史科,以培育人才;制定法律和政令,使奸猾的官吏知法守规。”最终,这些建议都被采纳。

南宋平定后,各位将校以及新归附的官员僚属入朝觐见,朝廷下诏,听命枢密院接受赞见之礼。赵良弼将平日所有积蓄,购买土地六百亩,捐助给其家乡赞皇县的庙学指设于孔庙内的学校),以其收入赡养周济学生和门徒。另外,他又从别处购买土地一千六百亩,以其收入,为赵郡的学田办学用的公田作为办学经费。而且,他还释放了被俘的三户人家,让他们为赞皇和赵郡的两座庙学进行日常祭祀和洒扫。赵良弼在温县的别业原来有三千亩土地,他退休南归后,将其一分为二,将其六份赠予怀州,其余四份赠予孟州,永远属于庙学的资产。赵良弼这样做,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儒生出身,而且不忘根本。

有人向他询问如何治国理政,赵良弼说:“‘必有忍,其乃有济’(出自《尚书·周书·君陈》。意思是:人君一定要有所忍耐,事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行才算高尚宏大)。人的情绪中最容易引发而难以克制的,惟有愤怒最为极端。必须先克制自己,然后才可以克制愤怒:必须顺应事理,然后才可以忘记愤怒。能忍所难忍,容所难容,事情就可以成功了。”

忽必烈曾经询问佥枢密院事赵良弼:“高丽是个小国,但其地的工匠和弈棋者却胜于汉人;那些儒生,只会通晓经书,学习孔、孟;汉人只会作赋吟诗;这些人将有何用?”赵良弼应对上奏说:“这不是学者之病,乃是因为国家崇尚倡导而形成的。国家崇尚诗赋,则人们必然趋从之:崇尚经学,则人们也必然趋从。”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良弼去世,享年七十岁,被朝廷赠予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为韩国公,谥号文正。他的儿子赵训,任陕西平章政事。

 

责任编辑:王长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不避艰险察异俗  不辱君命全气节
2 中美大健康产业投资并购论坛:澳门
3 球痴评球·国青夺冠
4 广州南沙首批乡村CEO亮相交流沙
5 图∣中华诗苑:周渚彬《踏青欢(二
6 图∣中华诗苑:容桂生《十六字令•
7 图∣中华诗苑:山翁《四言诗•寻春
8 新血液注入,老将晋升——广东省医
9 《别》
10 怀仁市第二中学校获批山西省中小学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