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时报3月7日讯(记者 张书珍)作为比利时历史最悠久的室内世界音乐盛事,首都"布鲁日音乐节"于2025年2月28日晚在该市的De Biekorf剧院大厅拉开帷幕。

本届音乐节以“致敬乔·范·德里斯切(Jo Van Driessche)”为主题,既是对创始人的深情缅怀,亦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以音乐为桥,致敬先驱精神 乔·范·德里斯切是比利时首个室内世界音乐节——"布鲁日音乐节"的创始人。他曾邀请曼诺斯·哈吉达基斯(Manos Hadjidakis)、阿尔坦(Altan)、法兰杜里(Farandouri)等传奇艺术家登台,将音乐节打造成世界音乐领域的标杆。2003年,乔先生在与疾病长期抗争后离世,但他临终前仍在筹划新一届音乐节。为延续其精神,本届音乐节团队特邀乔先生前拟邀的艺术家联袂登台,以音符铭刻他对比利时世界音乐的卓越贡献。 此次应邀登台表演的音乐家主要有 : 音乐总监/总指挥 Wouter Vandenab Eele, 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有: Minate Faso,Eistear, Rroissoeur, Philippe Thuriot, Catherine, Guoyue(中国艺术家郭跃)等等....... 。他们均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的著名音乐家。

传统与创新双重奏 在文化熔炉中共鸣 音乐会上音乐家们为音乐晚会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音乐盛宴! 音乐的演奏表演呈现出来的是多元化的手法,可谓是精彩纷呈! 有钢琴和小提琴经典曲目的演奏; 有口风琴阿根廷风格的演奏; 有小提琴+ 吉他的自由探戈式的演奏; 有非洲科拉琴(Kora); 竖琴与琉特琴等弹弦乐器的演奏。其中科拉琴为叙事歌唱伴奏式的吟唱,也是最有特色的演奏之一。这种“经典重现+新声探索”的巧妙制作,恰是音乐会创始人乔先生生前推崇的在守护传统中拥抱变革的新理念的代表作!

还有最引起全场观众轰动效应的是----全场唯一的中国民族乐器"竹笛" 《云之南》的演奏! 这是由来自英国的华人艺术家郭跃先生的精彩表演。清脆悠扬的笛声飞舞在整个音乐大厅,笛声吹出了独到的空灵的乐感效果,创造出独特的魅力,让中国民族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大放异彩!这是中国音乐人的骄傲! 这不仅成为这场国际音乐节上独树一帜的存在,更是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在国际上传播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笔者现场采访了音乐节的主办方,团队负责人对笔者说:音乐节是“乔先生的遗产,但那不仅是节目单上的名字,更是一种将世界多元文化凝聚于舞台的呈现,”主办方音乐节团队还表示:“乔先生的愿望不应止于怀念。未来我们将深化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并探索数字平台传播,让世界音乐在全球化时代焕发新生。” 音乐总监兼指挥沃特·范·德·韦特(Wouter Vandenabeele)更是进一步对此阐释道:'致敬乔先生’的主题灵感源于他超越时代的包容性。我们保留他钟爱的乐队,将他的热情融入音乐节的基因里,同时让世界年轻音乐家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传统,正如乔先生曾用比利时舞台连接东西方音乐一样。” 在音乐节上呈现的演奏乐器是多样化的,内容是多元素的! 从几内亚的非洲鼓点到中国的笛子旋律,从东欧民谣到比利时古典乐,"布鲁日音乐节"真正做到通过跨文化合作揭示深层的艺术共鸣。 从纪念到永恒:全球化视野下的未来 笔者在现场还采访了专程陪伴其比利时籍丈夫Stefan先生前来观看演出的中国知名女演员宋佳女士。宋佳女士对这场国际音乐节的独特见解是:她说,"这个音乐节确实很好的继承了乔先生的风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乐器演奏者和音乐人,从现场久经不息的掌声中就能看到之受欢迎程度,能给大家带来愉悦的演出就是成功的。" 宋佳女士还说:"音乐无国界,文化需碰撞。在当今的世界乐坛上,大胆融合不同流派,保留传统精髓,鼓励艺术家打破常规很重要。传统是根,创新是枝叶,二者共生才能让音乐节之树常青。" 笔者在采访音乐总监Wouter时,他还表示,"本届原计划作为一次性纪念活动,但因各界热烈反响而有望将其常态化。比利时布鲁赛尔市长、克拉拉国家电台及文化中心均已表态支持。他们表示会在世界各地举办类似的音乐节,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

音乐会的总监和总指挥,著名的音乐人Wouter Vandenabeele 先生

Wouter 先生还强调:“对乔先生最好的致敬是让火种延续。当传统与创新在舞台上共舞时,乔先生的精神便永远活着。”在这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中,"布鲁日音乐节"再次证明:文化差异不是边界,而是通往理解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