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走进大陆 > 经济观察
 
文化力驱动经济力 ——读朱金堂先生新著《文化经济学概论》
时间:2025/3/6 12:36:51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王长华

人类社会的发展既包括经济生活的不断繁荣,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进步,如何理解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把握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历史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研究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朱金堂先生于2005年注册成立宁夏阿慕尔国际文化发展集团公司,担任董事长,至今已逾20年。他秉持“重修丝绸之路,再铸历史辉煌”的宗旨,坚持丝绸之路的理论与实践,通过15年的努力,不仅成功开拓了伊朗市场,而且,与伊朗牵头的中西亚十国经济合作组织(ECO)联合创办的Sarakhs经济特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朱金堂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宁夏》、《走进伊朗的真实与美好》、《丝路中国》、《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文集》等著作及《宁夏向西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亚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中东局势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机遇》等。

基于多年的经济与文化实践,他编写的《文化经济学概论》,旨在系统地探讨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文化经济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经济学原理,为经济学园囿增添了一束馨香的花朵。

朱金堂新著《文化经济学概论》.jpg

本文的标题,是借用了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贾春峰先生在一次演讲中的主题。笔者认为,要完整地理解《文化经济学概论》这本书的内容,贾春峰先生的“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是一个很适用的钥匙。

贾春峰在中国最早提出加强市场经济中“文化力”的研究,提出“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文化力是同政治力、经济力相对应提出的一个专用概念。对于企业来说,对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对于整个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来说,文化力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市场经济中蕴含着一种内在的文化、道德和伦理的力量,而且市场经济发展中非经济的因素作用,文化力的作用越来越重大、越来越显著。

文化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既继承了传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结合了文化领域的独特规律和特点。本书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文化经济的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内容涵盖了文化需求、文化供给、文化市场、文化资本、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经济学理论框架。

文化经济学,是一门从文化理论与经济理论的相互结合出发,考察文化商品运动、变化和发展客观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并非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文化经济学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也愈发深刻。传统的经济学和文化学理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这种复杂关系深入探究的需求,文化经济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理论空白,为我们深入理解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朱金堂先生.png

朱金堂先生

值得指出的是,朱金堂先生提出的“文化经济学”,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新华社研究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课题组历时6个月,最终完成的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报告,则为人们理解“文化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视角。

事实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注重人文与经济的相互激荡、彼此生发。文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和“催化剂”,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世,不仅实现自身繁荣,也带动经济、社会等整体繁荣,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和期盼。

西方人文传统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西方经济学创建之初,同样有着较多的人文内容。亚当·斯密认为,同情心是人的一种道德天赋,他关心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有大部分成员陷于贫困悲惨状态的社会,绝不能说是繁荣幸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也是诸多学者的研究内容。例如,被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的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注重禁欲的基督教新教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随着理性主义兴起,西方经济学逐步忽视对人文价值、文化影响的研究,日益走入逻辑世界,“甚至走进一个数学模型构成的公式化世界,从而最终实现了去价值化,成为纯粹的科学经济学”。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认为:“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不少国外经济学家也在呼吁经济学的人文回归。美国经济学家迪尔德丽·南森·麦克洛斯基曾指出,“若想更好地发展经济学,我们需要构建人文经济学。与现有的经济学相比,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性更开阔且更有力度,其实证性也更宽广且更严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以及“辉光日新”“天人合一”“兼爱非攻”“天下大同”等理念,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文化因子,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成为人文经济学的重要内涵和思想宝库。

文化和经济好比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经济奠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提供发展的动力和价值导向。人文因为经济加持而焕发无限生命力,经济因为注入人文含量而具有更高价值。文化繁荣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终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繁荣融为一体。

朱金堂(右二)在海南自贸区参观.jpg

朱金堂(右二)在海南自贸区参观

文化与经济相得益彰,共存共荣的成功案例,在当代中国,俯拾皆是。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城门排列、街巷纵横、水道交错,历经岁月沧桑,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却得以保存延续。2023年7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说:“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苏州,昆曲、古琴、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碧螺春……垒筑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鼎盛人文景象。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新的发展可能。厚文之“道”与精工之“技”融为一体,历史上造就驰名中外的苏工、苏作,如今则催生一大批高精尖产业,造就苏州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的“硬实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读懂中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另一个绝佳样本,在杭州。

西湖、西溪、钱塘潮,越剧、丝绸、茶文化,科创、文旅、互联网……2003年以来,杭州的GDP以年均12%左右的增速翻了9倍,在中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谐友善包容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核心吸引力。

2023年金秋九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顺利召开。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与中华文明激情相遇,体育竞技之美与千年古都之韵相映生辉。锚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目标,杭州让体育流量化为发展质量,让赛事红利化为经济效益,让体育竞技的魅力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关键触媒,在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世界打造一个“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国际赛事样板。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天堂之城”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始终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引领,杭州的历史文化做铺垫,浙江的现代文明做基础。

中国首都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彰显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涵养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在新时代延续传承、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展现出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上海,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正在深化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文创产业、会展服务、国际赛事彰显着“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文化自信。

丝绸与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符号。起源于12世纪的宋锦是丝绸中三大名锦之一。近代以来宋锦制作技艺几近失传,如今经过苏州一家丝绸企业多年钻研,不仅成功复制宋锦,还实现了机器织造。“重生”的宋锦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进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千年瓷文化遇到现代文创产业,5.8万家手工制瓷作坊遍布全城,一条文创街区就入驻了创客2万多名、孵化创业实体2902个、带动上下游10万余人就业。文化与产业的相映生辉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的艺术家、爱好者们纷纷来景德镇驻场创作,高峰时“洋景漂”达5000多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移民”现象。

朱金堂(左一)参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jpg

朱金堂(左一)应邀参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漫步在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山西平遥古城,青砖黛瓦、古道悠长。从分布在城内的文物古建,到时间累积下的地域民俗文化,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传承,是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之城的生命。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摄影展、电影展、雕塑节等现代文化形式生根发芽,成为古城在新时代的名片,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诗在,长安就在。”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用诗人高适与李白的人生追求、家国情怀和贯穿全片的48首唐诗,引发起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共鸣,截至2023年8月31日,该片票房突破18亿元,成为2023年电影暑期档中的一匹“黑马”。

令人惊叹的不仅是这部动画电影的高票房,更是由它引起的一系列文化现象:电影院变成孩子们的“大型背诗现场”、《长安诗选》等衍生品脱销、电影中的传统服饰和舞蹈引发众人模仿……一次文化消费可以成为一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种下文化记忆、文化自信。

陕西西安,千年唐风引人驻足。华灯初上,大雁塔下,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两公里的长街上,仿唐建筑群高大富丽,数十台唐文化主题演艺和行为艺术一步一景,游客换上唐装汉服沉浸在大唐盛景之中。这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已将文旅产业作为彰显中华文明、打造世界人文之都的重要抓手。

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率先推进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成立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实现了由一座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英国《经济学人》曾这样评价:“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深圳奇迹”的背后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如今被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新使命、新任务的深圳正秉持着特区精神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正如朱金堂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站在时代的潮头,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撰写这本《文化经济学概论》。本书旨在系统阐述文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文化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为文化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为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本书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对文化经济学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这一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王长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2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3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4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5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6 笔墨传情 建言献策—记
7 邂逅春日 绽放芳华——山东西里镇
8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9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10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