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国际风云 > 人物关注
 
周恩来总理和泰国养女
时间:2025/3/4 14:06:42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俞梅荪

17.jpg 


【导 语】

 

2025年3月5日是周总理诞辰127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担任顾明(周总理的秘书、国务院副秘书长)的秘书,在中南海从事立法工作十年的俞梅荪先生,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史实,和大家一同缅怀周总理。

 

俞梅荪先生.jpg 

俞梅荪先生

 

2016年7月,中央电视台播出《海棠依旧》电视剧,以周总理工作和生活而每年海棠花盛开的中南海西花厅大院为背景,再现他执政27年的风雨历程,包括其泰国养女的传奇故事。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海棠依旧》首映式,我见到身着旗袍,肩披彩巾,来自曼谷的周总理泰国养女68岁常媛夫妇携儿孙三代六人。该片共41集,第16至34集,不断穿插叙述她的传奇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304132400.jpg

▲2016626日《海棠依旧》首映式,周总理的泰国养女68岁常媛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门口签到,左为她的4岁孙子常周周(俞梅荪摄)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精彩亮相


二战结束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无力控制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处于冷战时期。朝鲜战争后,中美之间的矛盾激烈,美国试图围堵新中国。

1955年4月18至24日,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由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政府首脑(代表16亿人口,当时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的第一次峰会: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独立自主的处理本国事务和参与世界事务,努力发展经济为共同愿望。


2.jpg

▲1955年4月17日,周总理抵达雅加达机场,参加万隆会议

 

419日,会议第二天,伊拉克外交大臣贾马利攻击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而激起轩然大波,锡兰总理发言有反华内容,我国被一些国家群起而攻之。

周总理在午间休会赶写发言稿,下午445分上台作补充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之间可以互相了解和支持,不是互相疑虑和对立。各国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妨碍求同和团结,和平共处……”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3.jpg          

▲1955年4月19日下午4时45分,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作“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补充发言18分钟,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次日,周总理发表简短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谈判,缓和远东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这一声明顿时传向全世界而深受赞扬。(中美关系随后缓和而开始大使级会谈)

在会下,周总理与各国首脑频繁接触,广泛沟通,从早忙到深夜,每晚只睡一二小时。他的真诚和智慧赢得与会者的广泛赞誉,而均成了朋友,日后前来我国发展友好关系。他倡导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南南合作”成了万隆精神,进而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传承至今。


4.jpg

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会见东道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5.jpg

▲万隆会议期间,左起,周总理和翻译、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亲切交谈


6.jpg 

▲1955424日,周总理在万隆会议闭幕式发言


7.jpg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为各方人士签名留念


8.jpg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1日,中国代表团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众号’在印尼上空爆炸,中国代表团13位成员遇难,是台湾特务的破坏。周总理原定乘这架飞机,因缅甸总理吴努要求在万隆会议之前,与周总理会谈。周总理提前数日乘国内航线到昆明,换乘汽车前往缅甸。”周总理秘书姚力和卫士长成元功均如此叙述。

在万隆会议之前一个月,姚力前往印尼打前站而操办会务,直至会议结束,目睹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折冲樽俎的全过程。99岁的姚力回首往事,侃侃而谈,激情燃烧。 

 

9.jpg

▲周总理秘书99岁的姚力精神矍铄

 10.jpg

▲1993年3月5日,周恩来冥诞95周年,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在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居(出生至12岁)合影留念。总理秘书左起,张作文(军事秘书)、成元功(卫士长,曾参加万隆会议)、顾明(经济秘书)、李琦(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周家鼎(军事秘书)(俞梅荪摄于32年前的今天,恍如昨日)


上世纪50年代,中泰两国分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大阵营。美国在东南亚组建集体防务条约组织,其总部设在曼谷。泰国政府追随美国,不承认新中国。

《海棠依旧》第15集: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与泰国外长旺亲王接触,请他共进晚餐。旺亲王回国,对泰国披汶总理的首席顾问桑·帕他诺泰(简称“桑”)说:“谁说周恩来是土匪?他是中国的绅士、王子,他是天才的外交家。”桑认为,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上,泰国离不开美国,但应同时与中国交往,这是小国在大国之间的生存之道,希望结束两国的敌对状态,转向友好。


▲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室(选自电视剧《海棠依旧》)


“你们要做泰中友好的使者”


1955年12月,泰国总理的首席顾问桑到仰光拜访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商谈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签署《共同声明》。桑派人秘密访华,为改善两国关系迈出了一步。

披汶总理积极支持与中国的交往,开始经贸合作,但泰国官方仍坚持反华立场,支持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6集:1956年8月,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之际,桑毅然把子女12岁和8岁兄妹送到北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试图促进交流,成为泰中友谊的使者。兄妹俩多次被周总理和邓颖超接到西花厅作客玩耍,在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关爱下生活和上学,长大成人。


13.jpg

▲后排左二,周恩来的秘书姚力,曾参加万隆会议【原载《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中国人民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牛大勇、张德华等采编,俞梅荪参与组稿】
14.jpg

▲《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封面及目录


18集:周总理在出访亚欧11国之前,委托外事官员廖承志照顾泰国兄妹,廖承志把两孩接到自家常住下来。廖母何香凝根据泰语发音,为其起了中国姓名:常怀(怀念泰国)、常媛(美丽女孩),受周总理首肯。

1957年9月,泰国披汶总理调整政府的内外政策,改善对华关系,却加剧与军人集团的矛盾,而发生军事政变,披汶总理被推翻而流亡国外,总理首席顾问桑等两千人被以亲共亲华罪名逮捕。

常媛兄妹无法回国了,周总理说:“你俩就是我的孩子。”周恩来沉着应对泰国政局变幻的艰难局面,派密使前往泰国,辗转见到狱中的桑,捎去常媛兄妹的信,使桑免除牵挂。

桑坐牢8年,桑的夫人把桑和周总理来往的信件资料,用塑料袋封好,秘密埋藏在曼谷家中地下得以保存。


15.jpg

   ▲周总理和侄女周秉德在中南海西花厅院内;这与第16集起出现在此院里的童年常媛兄妹的模样相似。加以上的图12和13,均摄于自2025年3月1日起,北京歌华有线18台《重温经典》频道每晚重播的《海棠依旧》41集连续剧。人们可以抓紧时间观看


第20集:因泰国政局的恶化和反华,常媛兄妹学会并熟练掌握中文后,不愿再学习泰语,不愿做泰国人。周总理开导其不要忘记祖国和母语,还为其请了泰语老师。

在学校,同学们纷纷加入少先队、共青团,他俩也希望带上红领巾。周总理说:“你们要当好泰国人,要做好泰国人民在中国的友好使者。”

 

16.jpg 

▲1961年少年常媛和周总理


17.jpg

▲2015421日,中泰建交40周年之际,常媛在曼谷家中展示1961年少年时与周总理的合影(新华网记者李芒茫摄)

 

251966十年文革开始,全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排外之风愈演愈烈,常媛兄妹的处境十分艰难。

1967年,北京大学的常怀被迫离开中国;之后,常媛被邓颖超送到河北农村成为下乡知识青年。

1970年,常媛和英国留学生恋爱而要随其前往英国。周总理给英国使馆写证明信,使其得以顺利前往。

341972年,常媛随泰国代表团访华担任翻译,与周总理久别重逢。

381975年初夏,邓小平接待泰国代表团后,向重病的周总理汇报。得知泰国总理克立将于71日访华并建交。周总理抱病出席两国建交的签字仪式,成了生前签署的最后一份外交协定。


18.jpg

▲19757月,在北京305医院,重病的周总理会见泰国总理克立,这是他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总理

 

197618日,周总理去世。之后,常媛的儿子出生,起名为常念周,寄托常氏家族对周总理的思念。

 

19.jpg 

在曼谷常媛家中墙上的相片,邓颖超奶奶亲吻小孙子常念周(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20.jpg 

▲1978年,常媛带着两岁的儿子常念周到北京,邓颖超奶奶亲吻小孙子常念周(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周总理就是中国的软实力”


2015年4月21日,中泰建交四十周年之际,常媛在曼谷家中接待新华社记者李颖专访。她说:“当时泰中两国互相排斥和敌对,泰国站在美国反华的第一线。我父亲桑是泰国政府反华政策的主要策划者和宣传者。”然而,周总理在万隆会议的热情友好和儒雅风度,特别是提出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赢得广泛赞誉,深深触动了桑。

常媛说:

“周总理是说话看着你眼睛的人,用真心交往。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没有‘软实力’这个词,可实际上,周总理就是中国的软实力,他在国际舞台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周总理让所有接触到他,领略过他风采的人们而折服,让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人们都能信服他,进而信服中国。
如今已成老者的常媛夫妇带着儿子常念周夫妇,携四岁和一岁的两孙子,大孙子叫“常周周”,一家三代六人千里迢迢前来参加纪念周总理去世40周年的电视剧《海棠依旧》首映活动,我感受到他们对周总理的深情厚谊。

常媛(西林·帕他诺泰)说:“泰中一家亲,要代代相传。”

天黑时分,我随常媛全家走出人民大会堂东大门,来到广场,送他们上了中巴车,悄然离去。

风云际会,命运安排,当年有国有家而难回的常媛兄妹,在周总理和邓颖超身边学习生活14年,要比和其父母相处的岁月更长,与中国结下不解情缘。
2016年7月,我的《海棠依旧》首映式纪实报道被有关网站和30来个微信公号推出,点击达50万,引起广泛关注。上世纪60年代常媛在北京中学的两位同学分别找到我,说是看到常媛的消息而兴奋,要联系久别的老同学。

周一兵(上海学者)来信:

“80年代,常念周就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年我住北京,看着他长大,久违许多年,不知他长成什么样了?从本文图片终于看到如今成年的常念周而释怀。”

金德安(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工作期间与常媛相识)来信:

“常媛大姐的父亲桑·帕他诺泰,为中泰建交做出极大贡献。常媛大姐在中国学习生活了多年,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情,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为增进两国交流和合作努力工作。

她感恩周总理和廖承志(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帮助,她的两个儿子取名‘念周’和‘念廖’,分别毕业于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的优秀学生,像其母常媛那样积极投身中泰文化交流而做了许多实事。
常念周在其成人礼的那年成立扶贫基金,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为云南贫困地区艾滋病患者的子女开办培训班,传授生活技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受到好评。常家三代致力泰中两国友谊的事迹传为佳话。

2017年1月8日,周总理41周年祭日,萧伟光(北大博士校友)来信:
“关于‘周总理就是中国的软实力’,领袖的魅力是何时凸显出来的?值得思考,大概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国际秩序的形成而息息相关。帝制时代,君王一般都在深宫之中,如象棋中的将帅,微服私访其实是不被主流观念认可的,要各司其职而不能越俎代庖。周总理是中国文化熏陶与西方文化冲击背景下诞生的“先进中国人”的伟大代表,极具智慧,极富魅力,是我最仰佩的革命先辈。初中开始,语文老师就讲了很多周总理的各种小故事,诸如周总理和美国记者关于作为抗美援朝战利品的一支钢笔的对话,等等,对周总理的机智与幽默留下了深刻印象。”

 

21.jpg 

▲2016626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海棠依旧》首映式,左起,常媛和她正在签到的丈夫(俞梅荪摄)

 

22.jpg 

《海棠依旧》首映庆典,左1常媛之夫(背影)、左3起,常媛之子常念周抱着儿子常周周、其妻(右)(俞梅荪摄)

 

23.jpg 

  ▲《海棠依旧》的编导和周恩来、邓颖超、邓小平、陈毅、习仲勋等扮演者(俞梅荪摄)

 

24.jpg 

《海棠依旧》首映庆典,与会者约800(俞梅荪摄

 

万隆会议一带一路

 

201542224日,亚非国家20多位政府首脑和90多国政府代表汇聚印度尼西亚,在当年的会议大厅,隆重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习近平主席到会指出: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亚非国家要坚持安危与共、守望相助,把握机遇、共迎挑战,提高亚非合作水平,继续做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如今,亚非各国的合作与交流更为紧密,利益更为交融,不但是求同存异、交流互惠的和平共存体,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当年,中国代表团以求同存异的理念,凝聚起亚非国家的团结、友谊、合作的共同意志,掀开世界历史新篇章;如今,又唱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旋律,把万隆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 

 25.jpg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俞梅荪在中南海西花厅东院的顾明同志办公室上班

 

【作者简介】

 

俞梅荪,1953年生,家住上海长宁区江苏路,在安化第二中学69届初中毕业(安化路222号)到江西省南城县新丰乡农村插队7年;1984至1994年,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从事立法工作,其中后6年为国务院办公厅秘书,担任顾明 (国务院副秘书长,原周总理的秘书)的秘书,历经我国法治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 

 

俞梅荪的祖父俞颂华在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的南京攻城战役;1920年和瞿秋白前往苏俄采访,后他常驻德国采访欧洲各国,成为首次走出国门的记者,在那里认识朱德和周恩来并给予热情支持而成为好友;1930年代担任《申报》总主笔即总编辑等。江苏路480弄76号3楼顶层的俞家祖居,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俞颂华旧居”,弄堂口有说明牌。

 

上海愚园路1065号《历史名人墙》有蔡元培、陈独秀、瞿秋白、黄炎培、俞颂华、傅雷等曾住本社区的民国人物展牌,愚园路江苏路西北角《历史风貌区地图》铜版墙,有“俞颂华旧居”的标注;江苏路的多处《历史说明牌》有俞颂华介绍。


反馈甄选

黄勇(国家广电总局原副总编辑)观电视剧《海棠依旧》作词:

  

2016年7月28日晚,观看央视播出《海棠依旧》第38集《周恩来第三次手术,中泰成功建交》,夜不能寐,至凌晨三时,填词以表观感:

海棠依旧,岁岁披锦绣。

革命者,志坚守,

花开花又落,患难同白首。

堪模范,风霜雨雪情深厚。

敬意何方寄,幽恨凭谁洗?

灯影下,红墙侧,

万机当日理,沥血鞠躬瘁。

斯人去,年年此刻相思泪。

 

劳椰先生感言:

《周总理的泰国女儿》这个故事,感人肺腑,应该大力宣传,让全世界都知道!

陈富发先生感言:读了非常感动!周总理是一代伟人,他与人交往倾注真心,说话看着你的眼睛。他的大家风范与儒雅随和的气质,能折服所有接触过他的人,赢得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国家人们的信服,从而信服中国。常媛的这些感受说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声!

岳中天先生感言:我读过《晚年周恩来》那本书后,反而更加坚定了周恩来的伟大!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难得的理性。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做的比他更好,后世的人是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他的!

俞春林先生赋诗:七律:西花厅的海棠花――怀念周总理海棠依旧主人空,四十多年血泪红。一片丹心怀祖国,三躬尽瘁为民丰。长征草地军情急,遵义城中拥泽东。世界和平原则五,西厅解语已无穷。


注:1. 读梅荪宗亲的文章,浮想联翩,激发我写这首“诗”。2. 原则五:即周恩来总理创造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3. 解语:即解语花,海棠花的另一种称呼。

【编后语】


2025年2月底起,北京歌华有线018台《重温经典》频道,每晚19时07分至19时53分重播一集《海棠依旧》41集连续剧,3月5日为第11集,人们观看。

 

时隔九年,重温此剧,重读拙作,仍然激情燃烧,庆幸当年留下的这些历史场景之图文。

 

承蒙“中华时报”主编先生精心编辑,在周总理127诞辰之际热情推出本文,深为感谢!本文没有原创保护,欢迎转发。

 

责任编辑:则灵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天津蓟州:学校社区携手“护蕾”共
2 安徽太和县坟台镇:民舞逛街 瑞雪
3 怀仁交警向70多家幼儿园签发交通
4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财政局组织“一对
5 首届南洋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周日圆满
6 共绘生态保护新画卷 野生动植物摄
7 党的领导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保
8 “小耳朵”传递“大关爱”
9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10 香港中华时报三八妇女节主题诗歌入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