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走进大陆 > 人文万象
 
圣文神武固劳造化  隽功伟烈实由折冲 ——伯颜在蒙元开国之初的贡献
时间:2025/2/10 10:36:59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王长华

元代文学家苏天爵在《元朝名臣事略》卷第二《丞相淮安忠武王》传中,多次引用元明善所著《勋德碑》中的内容,体现出当时文人对于“著作权”的尊重,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两位著作者在对传主伯颜这个人物评价上的高度一致。

太祖皇帝奋起朔方,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四杰辅之,灭克烈、灭乃蛮,灭夏、灭金,乃有天下三分之二。宋承中华之运,西距蜀、楚,东际吴、越,尽有荆、扬、益三州之野。世祖皇帝绍运抚图,肆弘大略,发兵二十万,授丞相伯颜,不三年而灭宋。圣文神武,固劳造化,隽功伟烈,实由折冲。四杰开之于其前,一相扩之于其后。

在这段文字中,元明善将伯颜的历史功绩和元初“蒙古四杰”相提并论,而且得到了苏天爵的高度认可。

伯颜生于1236年,为古代蒙古部人,他的父亲跟从蒙古宗王居住于西域。至元初,伯颜奉伊利汗旭烈兀之命出使来朝,被拜为中书左丞相。至元七年,改为同知枢密院事。这个职务是知枢密院事的副职,位在枢密副使之上。至元十一年,再拜为中书左丞相,总领兵马攻伐南宋。至元十二年秋,入朝觐见元世祖,被拜为右丞相。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南宋灭亡。评定功劳等次时,增加食邑六千户,再次拜为同知枢密院事。至元二十六年,进职为知枢密院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加太傅,录军国重事。这一年,伯颜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朝廷敕命,为伯颜建庙于临安。

伯颜画像.png

伯颜画像

才略超群  宰辅之臣

伯颜早年生长于西域地区,以深谋善断著称。他的出身并不显赫,其曾祖父述律哥图、祖父阿剌、父亲晓古台,都先后出任八部的左千户职位,其祖上三代都只是蒙古部众的中层官员。

伯颜早年和忽必烈也没有交集,当忽必烈亲征大理,攻打汉江,平定秦陇,以及激战漠北之时,都没有他的身影。

那时,伯颜正跟随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远征西亚,并建立了伊利汗国。直到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失败投降,他才以旭烈兀使者陪臣的身份,来到中都燕京。

这一年是至元初年,伯颜奉使朝见天子,世祖见其相貌不俗风骨伟岸,其言辞犀利刚烈,十分赞赏,并说:“此人不是区区诸侯王的大臣,应当将其留下来侍奉朕。”于是,差人回去报告伊利汗国。伯颜留在朝廷后,建言献计,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才干果然远远超出其他廷臣之上。因此,越发受到世祖的看重,敕命将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昭睿顺圣皇后姐姐的女儿,嫁给伯颜,并且说:“做伯颜的妻子,不会降低你们家族的身份。”还拜伯颜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一时之间,君臣互相庆贺,众臣多称道世祖的识人之明,朝野上下安宁平静,号称为国家治理最好的时期。

伯颜姿容雄伟,表情凝重,严肃刚峻,沉默寡言。各部门所禀报的事务,有些特别难以决断,禀报者往往言辞往复,重重叠叠,伯颜面容平静镇定,如无所闻,等到禀报完毕,举目只说一两句话,就道破其中关键,直归要害,疑难之事得以解决。由此,中书省中各位大臣都心悦诚服,都见识到伯颜确实是真正的宰辅之才。

图片1.jpg

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远征西亚,建立了伊利汗国。伯颜以旭烈兀使者陪臣的身份,来到中都燕京

决战郢州  横渡长江

至元十一年(1274年),伯颜再次被拜为中书左丞相,总领襄阳兵马征伐南宋。世祖说:“当年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不嗜杀人,大军一举而使江南安定。希望你今日能够体察朕心,效法曹彬故事,不要使我的赤子无辜遭受兵革之灾。”伯颜受命,驰马到了襄阳,集结各路军队,严装戒备,整顿行装举行祭牙旗之礼后启行。大军到达郢州(今湖北钟祥),当时,泛滥的洪水冲溢于道路,一片狼藉,人马多陷于泥泞之中,行进十分艰难。伯颜鼓励将士们说:“我军将要飞渡大江,何必害怕这一点小小的积水池!”立即命令麾下派遣一名骑兵在前面开路作为向导,各路大军很快全部渡过这片泥泞之地。

郢州城池凭借汉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而且兵积粮足,不宜强攻,只能智取。伯颜命令军士们只在正面宣扬大军威严,但并不进攻,却悄悄地派遣一支小部队,由平江堰荡舟而进。郢州守将率领二千人追击,伯颜以百骑殿后,郢州军士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监视,却不敢逼近。这时,任行省平章政事的阿术恰好率军赶到,郢州军士不敢恋战,急忙逃走。伯颜亲手斩杀了其统帅赵文义,并且向诸军宣示。大军一鼓作气,再战而一举擒拿了沙洋(今属湖北荆门市)守将,大军逼近新城而扎下营垒,将在沙洋之战中俘虏的敌军的左耳,陈列在城下,但守军并不应战。伯颜下令攻城,不久,城池被攻陷,伯颜故意佩带上沙洋降将黄顺的金符,上报于招讨使,并向南宋军民宣示军威。不久,江陵各郡相继归降,伯颜派遣其他将领前去受降。

阿术派遣右丞阿里海涯询问渡江日期,伯颜不回话;第二天又来,伯颜又不回复。无奈,阿术只好亲自来询问,伯颜说:“这样重要的军机大事,主上只委托于我们二人,其余人等怎能让他们知悉我军的行动时日呢?”两人确定了渡江日期后,阿术才兴致勃勃地回到军中。大军准备从沙口进入长江,南宋制置使夏贵率领精兵在此把守。于是,伯颜让军士佯言明日围攻汉阳,夏贵果然引兵来援,蒙军派遣奇兵偷袭,夺占了沙芜口,大军集结于长江北岸。宋军的大型战舰互相联接,陈列于江中,长达三十余里,蒙军派遣白鹞(一种轻型战舰)千艘,与宋军争夺阳逻堡,夏贵分兵拒战。伯颜命令阿术登船,逆流出击,战船装载着三千名敢死之士,乘着夜色渡过长江,这是至元十一年十二月之间的事。第二天,伯颜率军与夏贵所部在陆上激战,而昨夜渡江的奇兵已经夺占了阳逻堡,夏贵仓皇逃走。诸将请求说:“夏贵是宋军大将,今日让他逃走,怎么办?”伯颜说:“阳逻堡之捷的消息,我正准备遣使前去告诉宋国之人,而夏贵逃走,正好代替我军的使者。我料夏贵肯定会归来的。”没过几天,夏贵果然率领庐州军民前来归降。

平定江南  王者之师

大军全部渡过长江,众将佐欢欣鼓舞,前来庆贺,伯颜谦逊地说:“这些功劳都是天子恩威,加上阿术勇武,以及众位将校用命的结果,我并没有出多大力量!”伯颜率领大军列阵于鄂州城下。鄂州宋军凭借着汉阳,准备和蒙军决战。蒙军趁着夜色,焚烧了宋军的蒙冲战舰,火光直照城中。第二天,鄂州及汉阳军民都不战而降,伯颜留下阿里海涯镇守,筹划攻取荆湖之策。谋划已定,伯颜与阿术等将领向东进兵,兴国、蕲(qi)州、黄州、南康、江州等地望旗归顺,南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领安庆、张都统率领池州军民前来归降。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南宋都督贾似道率领水军十万,列阵于丁家洲。蒙军将士乘着一路所向披靡,连战连胜的士气,奋勇挑战,军威严振,军容强盛。贾似道听闻鼙鼓之声,就不战先逃,其麾下大军也随即溃败,蒙军缴获了都督府符印,斩获和俘虏难以计数。太平、宁国、建康、无为、镇巢等地,都将城池完整地交付于蒙军手中,迎请大军进城。

江南行省驻地位于建康,当时江东一带大疫流行,居民缺粮少食,困苦不堪。伯颜下令打开官仓赈济饥民,还四处征调医生为民众治疗疾病。人们大喜说:“这是王者之师啊!”

世祖下诏说,时令正是酷暑季节,江南之地炽热难耐,不利于大军行动,等待秋后再进兵。伯颜上奏说:“追逃流寇,如今正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何况已经扼住了他们的喉咙,应该风驰电击,乘胜攻取惟恐落后,如果稍微迟缓一下,等到他们奔逃到江海之上,所遗祸患将后悔无穷!”世祖对使者说:“诏命丞相,可以见机行事,朕不从中节制。”

至元十二年(1275年)七月,朝廷下诏令伯颜入朝,进封为右丞相,伯颜推辞说:“平定江南阿术功劳居多,臣应当居其之后。”经廷议,朝廷还是封伯颜为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阿术为左丞相,并对跟从他们作战的功臣,根据功劳大小,分封爵位,进行赏赐。伯颜受到世祖的高度信任,参与朝廷谋略,会集诸将于临安,同左丞相阿术围攻扬州,但没有攻下。

左丞相阿术才略过人,骁勇善战,但将士们对他却颇不服从,伯颜为他很是胆忧,于是,不管其他人的态度如何,惟独对其礼敬有加。由是之故,各位将领对伯颜更加尊敬,上下相处得非常和睦;伯颜对于各位文武将佐,都很熟悉他们的才干,并能恰当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临事之时,灵活派遣,授以机宜,使他们各尽其才。因此,才能够所向无前,一旦行动,必有所成。

伯颜取临安之战.jpg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示意图

兵进临安  保境安民

十月,伯颜急驰到镇江,分军三道:以参政阿剌罕率领右路军出建康道,参政董文炳率领左路军出海道,伯颜自己统率中路军出常州道,最终会师于临安。

大军进攻常州,南宋守将刘师勇逃走,诸将请求追赶,伯颜说:“不要追,刘师勇所过之处,自然会宣扬我军军威,这样的话,其他守城者将会闻声胆落。”果然,苏州、湖州、秀州等地,在大军到来之前就纷纷归降。

阿剌罕、董文炳麾下的左、右两路军都如期进兵,大军会集后驻扎于临安城北。南宋宰相陈宜中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归降日期。不料到了归降之日,陈宜中却护拥着南宋小朝廷逃亡到了海上,蒙元大军进攻皋亭山。南宋末帝赵㬎(xian)派遣大臣奉送国玺,奉表纳土。伯颜命董文炳入宫,将宋末帝赵㬎安顿在别室居住,封存府库,并交付有司管理,至此,南宋灭亡,这是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间的事。伯颜还遣散宋廷的禁卫之兵,罢除并改换官府人员,驻军于钱塘江岸沙滩之上,连续三日,海潮竟然没有涌来,宋人认为这是有上天之助。宋帝赵㬎请求拜见,伯颜说:“尚未入朝,礼仪还没有确定,暂时不宜相见。”留下董文炳镇守临安,继续经略闽越地区。

伯颜治军纪律严明,他时刻谨遵世祖的训示,以仁义不杀为主。由此之故,军威严振,声名远播,远人怀德,归附者纷至沓来。有人请他进入临安城,视察城中府库收藏珍宝,查阅各种账簿,借此了解城中钱粮户口数量。伯颜笑着说:“这是想夤缘攀附,拉拢关系,阿上钻营残害吾民罢了。”于是下令,诸将士胆敢有凭借暴力掠夺民众,以及擅自进入城内者,以军法论处!此令一出,大军所到之处,鸡犬不惊,四方民众重获安宁,从战乱困苦中获得了一线重生恢复的希望

江南之地繁荣富庶时间久了,金玉锦绮,奇珍异宝,古玩收藏,处处充盈,但伯颜却从不注目。南宋降将中有人以赵氏宗室之女献给他,被其立刻斥退。

至元十三年(1276五月,伯颜在上都向朝廷献上宋恭帝赵、太皇太后谢道清赵㬎祖母)、全太后(赵㬎之母)。世祖忽必烈驾临大安殿,降下圣旨,封赵㬎为瀛国公,派遣大臣在太庙向列祖列宗告功。世祖亲自慰劳伯颜,他拜谢说;“臣奉陛下宏略,幸赖阿术效力,臣有何德何能!”世祖下诏,以陵州、藤州两地,为伯颜增加食邑六千户。

元代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王恽在《玉堂嘉话》中记载道:南宋都城临安尚未攻下时,江南流传一句民谣:“江南若破,百雁来过”,当时并不明白其意何指。直到南宋灭亡,才知道“百雁”是指丞相伯颜。

穿凿河渠  四海会通

丞相伯颜渡江北返,来京师朝见天子之前,对枢密副使张易、同签书枢密院事赵良弼说:“郡治是四海会同之地,各地进贡物资和所收赋税,非经漕运不可。如果由陆上运输,则会使民力惫。河流所经之地,何地径直便捷,这是当今最为重要之事,如果广加询问察访,必定会有知情者。”到了上都,入见世祖,伯颜上奏说:“江南地区无论城郭还是郊野,市井相连,河渠交通,但凡运送物资,都用舟船来运,比起车载马驮,不仅装载多而且力气省。如今国家南北统一,应当穿凿河渠,让四海之水互相连通,使远方向京师朝贡者,都能经过水路到达,这实在是有利国家的长久大计!”世祖准其所奏。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前太史掾边源建言说:“从安氏山穿凿沟渠,导引汶水,从西北到临清,可与漳水会合。”中书省发布文书,命令都漕运副使马之贞前往实地考察、并计算所需人工数量和费用。马之贞自临清经由东昌而南下,发现了黄河故道,再过景德镇到了寿张,抵达安氏山,总计全程长达三百余里,与边源建言的完全符合。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春正月,工程开工,五月即竣工。自此,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番,无论上贡还是漕运,以及商旅贸易,都可以经由这条新凿的水路到达京师,世祖将其赐名为“会通河”。

会通河开凿后,无论上贡还是漕运,以及商旅贸易,都可以经由这条水路到达京师,.jpg

会通河开凿后,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番,都可以经由这条新凿的水路到达京师

镇抚北疆  敌人远避

至元十四年(1277年),宗王失烈吉反叛,朝廷下诏,命令伯颜率兵讨伐。官军与叛军夹水列阵,形成对峙之势。伯颜并不急于和叛军决战,而是令军士解鞍牧马,置备酒食,故意在阵前饮酒作乐。叛军以为是官军的疑兵之计,故而放松了警惕,逐渐懈怠下来。就在此时,伯颜突然引兵渡水,突击叛军,失烈吉仓皇逃走,不久死去。

至元十八年(1281年),朝廷下诏,命令伯颜跟从皇太子安抚军队,镇守北部边疆。世祖对太子说:“伯颜谋略过人,兼有将相之才,行事周密,考虑全面细致,为人忠孝,因此之故,才命令他跟从着你,辅佐你。”太子到达休息之处后,多次与伯颜谈论天下之事,礼敬有加。

吉里迷失曾经诬陷伯颜,意欲将其致之以死地。这年,吉里迷失犯了死罪将要被诛,朝廷敕命伯颜亲临刑场监斩,伯颜与他饮了诀别酒,神情怆然,不等施刑就回去了。世祖询问其故,他回答说:“他的罪愆是自取其咎,臣若亲临刑场,恐怕别人会误以为我是以公报私,将不知晓上天诛杀他的公正。”世祖极其赞赏他的大度和器量。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宗王阿只吉出战失利,朝廷诏命伯颜代替他统率北方驻军。伯颜远距离派出侦察人员,加强防御措施,充足供应军粮,严明赏罚,严令部属不得邀功生事。自此,将校之间,大为和睦,敌人闻讯,纷纷远避。

总领军机  屡次平叛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宗王乃颜谋反,报信者纷至沓来。朝廷诏命伯颜前往探察实情。临行时,伯颜吩咐手下,多准备一些衣裘。到了乃颜封地境内,就把衣裘赏赐给驿站的军兵。到了乃颜驻处,乃颜宴请伯颜,伯颜以国家利害和君臣大义的道理,劝告乃颜。乃颜表面上答应,但暗中却想扣留伯颜。趁着酒酣之际,伯颜偷偷溜出,与其随从悄悄分成三路逃走。驿站军士因为得到衣裘的缘故,争相献上驿马,以助他们行路,伯颜一行这才逃脱了追捕他们的骑兵,将侦察到的真实情况上报朝廷。之后,伯颜佐助世祖亲征。他还上奏,请求以李庭董士选统率汉军,由此得以熟悉汉军作战之法。乃颜麾下大将金刚奴、塔不歹攻势凶猛,一度进逼到世祖的銮驾跟前。汉军奋勇力战,这才阻挡了叛军的攻势。经过奋力搏杀,叛军难以稳住阵脚,溃败而走,乃颜最终被擒。此役中,伯颜的谋画居多。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伯颜进升为知枢密院事,总领北方军队。奉诏讨伐叛王明里铁木尔,与之大战并将其击败,第二天,继续搜索叛军伏兵,追击并斩首二千余级。他命人飞驰致信叛王,并以大义开导明里铁木尔,其人手捧书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有人在世祖面前暗中诬陷伯颜,世祖一时难辨真假,就下诏以御史大夫月吕禄代替伯颜职务,命他暂时居住在大同,以待之后任命。月吕禄尚未到达军中,才经过三处驿站,伯颜派人对他说:“您到所到地方暂时不要前行,待我翦除了这股盗寇,您再来不迟。”当时,叛王海都统帅大兵长驱直入,敌进我退,伯颜率军连续退却,如是向南,达七日之久。各路统帅十分不解并且发怒说:“敌来我走,为何如此胆怯!如果真的畏惧作战,为何不把兵权交予军中大夫而贻误国家大事呢!”伯颜说:“海都大军径直进入我境,进军持重而且有后军殿后,如果我们主动出击,他就会逃走,应当用引诱之计,使其深入,这样才可一战而擒。我绝不是畏惧战斗,诸军如果非要速战,一旦让海都逃走,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众将这才恍然大悟说:“一切听从您的调遣!”伯颜瞅准时机,率领大军果断出击,海都大败,属下军队几乎被斩杀俘虏殆尽,只有海都脱身逃走。伯颜这才召来御史大夫月吕禄到军中,交付帅印而去。

元世祖忽必烈.jpg

元世祖忽必烈认为伯颜谋略过人,兼有将相之才,行事周密,为人忠孝

守正不移  宽宏大度

至元三十年(1293年)十二月,朝廷驿使从大同召伯颜回京师。此时,世祖龙体欠佳。第二年,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世祖驾崩。朝廷遣使于抚军之处召回太子。伯颜总领百官,以定国是。兵马使请求,在白天有太阳时鸣暮钟,在日出时鸣晨钟,有人问其故,此人说:“这是以防变乱兴起。”伯颜痛斥说:“你是想做乱臣贼子吗!一如平日。”宰臣请求诛杀偷盗内府银钱的人,伯颜说:“偷盗之人何时没有,如今是奉谁之命杀人?”其守正不移,宽宏大度的气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王恽在其《文集》中记载道:甲午年(1294年)正月癸巳日,翰林院诸君谒见太傅伯颜,但见其姿容威严而并不冷峻,待人简易而不失和气,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人中俊杰,大臣魁首。当初伯颜到了燕地,询问何右辖说:“翰林诸老中今日尚在者还有谁?”并一一问及每人姓名,还详细询问各位官员的年龄大小,今日所供何职。并和他们交际往来,礼敬有加,还勉励他们说:“国家所以奉养诸老的目的,在于请你们以直言论政而已。如果遇到大事,召开会议,各自顾及如何保住自己的官职,未免偏离了你们的职守。如果大家集思广益,议论统一,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国家利益。”由此可知,伯颜实在是深谋远虑,气量恢弘。但凡有关朝廷之上的军国大计,其公正之心无处不在,真正可谓大臣以正道侍奉君王的典范。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四月,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世祖忽必烈之孙,太子真金第三子)即位于上都大安殿。当时,亲王中有不同意见,伯颜陈述祖宗宝训,解释之所以拥立成宗之意,言辞和神色都极其威严肃穆,诸王听后,双股战栗,纷纷趋殿下拜。

这年(1294年)五月,朝廷下诏,加伯颜太傅、录军国重事,仍任前职知枢密院事。成宗意欲让伯颜进入中书省,但时任丞相很嫉妒他,伯颜对丞相大声说:“有人送我两罂(ying小口大肚的瓶子)美酒,我与各位王爷在宫前共饮,其余的事我并不知晓。”

江南行省内部有三个枢密院的下属机构并存,行省大臣多次陈述这样的机构设置不便行事,但枢密院的大臣却曲意庇护,朝廷下诏询问伯颜。当时伯颜病情已经很沉重了,但仍然挣扎着睁开眼睛回答说:“撤除行省枢密院机构,兵权统一归属行省,这对于国事最为妥当。”从此,三个枢密院下属机构被裁撤。

四海公论  翕然归之

伯颜天赋极高,本性敦厚,性格沉静,神采俊明,姿容雄伟,端庄大气,为人刚直耿介,庄重廉洁。每次担当大任都不动神色,讨论国家大事而善于决断,言笑有时,喜怒莫测。长期肩负天下重任,务必以国家尊严和安全为要务。他常以仁者的眼光对待众生,不问亲,使众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都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以此之故,四海之内,对其自然就有公论,认为其言行一致,堪为当世楷模。他平定南宋之时,统领二十万将士犹如统率一人,赏罚公正,纪律严明。大将禀受其命,敬仰他如同神明;降者情愿投诚,依靠他犹如父母。他未尝无辜地屠戮一兵一卒,不曾草率地残毁一草一木。财宝不能动其心,声色不能惑其志。大军进入临安,礼敬贤能,降黜罪愆,市井秩序井然,鸡犬不惊。回朝时单骑匹马,囊中只有衣被。大功告成,事毕还朝,口不言功。连年出师统率大军,战无不胜。呜呼!作为硕德大才,他生来就有一股正气;良相名将之风,见诸于他的日常行事。于此可知,宇宙之间,能够建立丰功伟业者,自有大气之人存在。

上天以正统授命于大元,太祖皇帝奋起朔方,得到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四杰辅助,灭克烈、灭乃蛮,灭夏、灭金,才有三分之二天下。南宋秉承中华之运,西距蜀、楚,东际吴、越,占有荆州、扬州、益州三州之地。世祖皇帝承上继下,弘扬大略,发兵二十万,授予丞相伯颜,不到三年而灭掉南宋。圣文神武,固然是由于造化之功,隽功伟业,实在是由于制敌取胜。当初,四杰开拓功业于其前,伯颜继之,拓展大业于其后。国家赓续五帝三王之功业,使无边疆土归之于一,四海宾服,至于亿年万年,而功臣在生前分封爵位,死后配享于朝廷,就如伯颜一样,确实有这样的人。


责任编辑:王长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圣文神武固劳造化  隽功伟烈实由
2 黑龙江宝清县朱克仁:身残志坚闯出
3 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组织集中观看“
4 银龄健康守护行动助力老年人健康—
5 【山东】沂源县市场监管局在淄博市
6 非洲旅游:走进南非观光之旅散记(
7 香港马拉松今早举行多项赛事 共约
8 日本关西华文时报书画院简介:为东
9 台中刘氏宗亲向百岁人瑞宗长拜年&
10 组图∣中华楹联:容炜俊《楹联•岁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