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路有千条。 每当人人谈起自己所走过的路:有苦,也有甜。 有的人很快就走上了发家的阳光大道,也有的人一生只能努力漂泊在清贫的小路上。可我的路呢?是发家,还是清贫? 那年十六岁,因家困境辍学,离家外出打工,步入了社会这个大的课堂,继而爱上了文学。 我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做了个“诗人、作家梦”。 枣庄峄城砖厂是我迈出外出打工的第一步。随后,春夏秋闯东北:大庆筑路、吉林砖厂、石家庄理石米厂等地打工。冬季莱芜招待所做起了司炉工,沉重的工种每顿吃饭半饱,预支工资贴补家中。 白日体力劳动,夜晚灯下夜读。手中有点余钱,想的总是能够买本书读。 谁知此路如此艰辛,几年的努力,只换来了几多嘲笑我的脸。 眼望周围的亲朋好友,发的发,富的富。“好心人”总是多次劝我:拿笔杆子逞英雄何时发家?我总是一嘴难辨众人之口,一笑了之。 从85年开始在《临沂大众》、《金丝鸟》、《农村大众》、《费县报》、《费县温河文艺报》、费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发表过新闻、诗歌。这让我感觉激动万分! 心酸的1988年,父母体弱多病,我在家担起了农活重任。白天双肩桃水上岭,夜晚继续新闻写作。当年被县广播电视台评为乡镇七大通讯骨干之一的我,因务农时紧未能到会。 一个偶然机会,1990年报名加入了石家庄人文学院新闻/文学函授班。 1992年被石家庄人文学院评为:新闻文学优秀学员。1995年诗歌《我愿......》被《当代文选》收录。 1993年县里召开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作家写作培训会,因身在莱芜打工,收信时会议结束,机遇又给我开了一个大的玩笑,让我遗憾终生。 我真正知道了命苦才能机遇少。 先后得到上海著名儿童作家----张铁苏、费县著名诗人------任志玺、上海南风诗歌协会会长李人渔老师们和同学孙钰等人的帮助下,使我真正懂得了以后自身价值。 功夫不负永恒人。从1988年到目前先后在《大庆日报》、《临沂大众》、《费县报》、《费县文艺报》、《费县广播电视台》《市场信息报》、《齐鲁网》、《沂蒙晚报》、《金丝鸟》、《中国经济网》《琅琊网》等媒体发稿。 2012年顺利考取了《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合格证书》。 这一步步向前,真有点不易。 世上有无数条之路,可我选择的是文学新闻之路。 虽我现很清贫,但精神始终富有。 路不在于崎岖、泥泞,而在于延伸引导。 我愿永走那心中之路-----新闻文学写作。 虽我一生都会清贫,虽我可能一生名利无丰,但我心甘而又情愿。 没有“清贫”的磨难,哪能体会到“勤俭”的内涵。 我很难想象:没有“文学”的发展,新闻报道的推动,世界上的“物质”又将如何改变! 我爱我的心中之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文学新闻写作”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 我要用她来表达实现:你的梦想!我的梦想!中国56个民族的梦想! 在不久的将来,用它描绘实现一个共同的愿望:国富民强、幸福安康、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