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民间文化
 
乡村货郎
时间:2024/12/24 14:37:42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张至真

333.jpg

    偶尔到乡下住住,享受一下那悠闲的时光,那里不仅空气清新,乡情浓甜,更发现乡村生活连购物都十分方便,几乎每天都有售卖各类瓜果蔬菜的、卖鱼和猪羊肉的小业主,开个电瓶三轮车或划只小船沿村叫卖,那个船艄上还装上了电动的小挂桨。时不时的还有大篷车,载着衣服鞋袜等在村庄的广场上做上了生意,出门几步就买到了需要的东西,比在城里买个菜非要到菜市场,还得骑个车什么的,方便多了,那菜还新鲜水灵。这都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好处,美丽的乡村又附上了新的能量。不像过去,来了客人也只得“添碗添筷不添菜”,至多在分量上加上一点,或者炖上一碗鸡蛋。如果客人带了菜、肉来,那就立马利用上,“就棍子敲腿”,省了如许的尴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贫苦而宁静,只有到了年节,才能热闹火红起来,除了年终生产队分红,平时家家户户能流通的只有几张毛票,2元,5元的大钱都不多见。养几只鸡鸭,下的蛋买几个钱,就是家中的盐钵头和醋罐子或充当了小孩上学用的书杂费,即使孩子上学一年书杂费不到10元钱,有许多孩子读到三年级就辍学了,女孩子更可怜,读到会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就回家带弟妹或帮大人挣工分去了。


    花钱买东西那是一种奢侈,除了盐、糖、酱、醋必须到集镇的小店去买,连上街也是一种奢望。有的小脚老太太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口,没事就坐在竹椅上打瞌睡,太阳一歪西就到灶下去烧火做饭。农忙时间,儿子媳妇们回家紧扒几口饭,晚上说不定还要加夜班。生产队里脱粒、拔秧、打料午、搓草索等活计,一般都放在了晚上做。“双抢(抢收抢种)”就那么几天,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果立秋前不把稻秧插进大田,那稻谷绝长不饱满,年终分的口粮也就少了三五斗。即使这样“三亩黄瓜秈,收收只有一笠帽尖”,一季稻能收上五六百斤就是大丰收了,那时的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的曙光还没照进僻远的乡村。大家作息恒定,生活清贫,宁静却也祥和。


    打破平静的,往往是一阵拨浪鼓的声响。哦,是挑货郎担的来了。随后是慢条斯理、充满山歌韵调的吆喝:“换鹅毛鸭毛喽,鸡毛鸡菌肝皮(鸡内金)拿来换糖吃,彩丝仙、绣花针,猪羊骨头、甲鱼壳,快来换把水果糖”。挑货郎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高高瘦瘦的,一群儿童伴随在周围,这其中还有两个嘴里含着棒棒糖的,十分得意,那细细的木棒翘在嘴角边打着转儿。时不时的还掏出又塞进同伴的嘴里,好让玩伴都分享一下。


    只有入秋以后到过完大年后这段时间,货郎才走村串户的来吆喝,平时也没什么生意可做。做的也大多是物物交换的小生意。“双抢”时节,生产队里才杀头猪或把已干不了活儿的老黄牛宰了,犒劳一下马上甩膀子大干的劳动力们,叫“打平伙”,全队的大人小孩都欢聚一下。家中的自留地的活儿也要及时干,免不得远亲近邻的来帮个忙,也要杀只鸡鸭,以示谢意。这样才有可与货郎交易的东西。老奶奶小媳妇们,就可换点针头线脑、染布的颜料,已断成三节的胶鞋带也不好系了,选中所需,好在冬闲时缝缝补补,修整收拾一下家中的活计。针线颜料是货郎主营的物品,那钢针一分钱两根,一只鸡菌肝皮可换四根,一只鸡毛可换各色丝钱中的两束,一只鸭毛可换大小十个纽扣,黑、黄、蓝、靛青的颜料存在玻璃罩下的一个个小方格里,需要就从中用小勺掏点出来,用裱芯纸包好。于是各种晒干的骨头、龟甲、猪羊毛、剪下的发辫等就交给了卖货郎。


    那货郎的担是两只大箩筐,是用来收盛物品的,箩筐上面是一个四方的罩着玻璃的大木箱,所有物品都陈列其间,一览无余。而每一类都数量不多,有时黑纽扣没了,就不得不选一个褐色的,白丝线没了就挑一支灰色的。那时的小孩子穿着姐姐穿不得的大褂,一排五个纽扣,颜色和大小可能都统一不了。


    货郎在一个村里也只在固定的几个地方将担子歇在树荫下,拨浪鼓一响、几声吆喝,村里有事没事的都聚拢了来,也不须讨价还价,一边交货,一边选物品。大人们买到了所需的东西,小孩子们也得到了甜美的糖果。那货郎也不多逗留,他还有三个村庄要去做生意。


    大致十天半月的,他就到村里来巡游一回,根据时节的不同,人们的所需的差异,他那玻璃罩下的物品也有稍许的变化,但绝不贪多。一天下来玻璃罩下的东西少了一些,而箩筐就渐渐的重了起来,还有十多里的路程要赶回家。大概担子快八九十斤了,就收拾回程了,反正过几天还会来的。


    那货郎们似乎也有地域的划分,别处的货郎是绝不踏进一步的,不像那磨剪子补锅锔碗的,四村八邻只有他一个人能做,也没人来串行抢生意,一年只偶尔来一两回。三叔家的炒菜锅已补过两回,这不又破了一个砂眼,三叔就告诉左邻右舍,如不在家来了补锅的就帮拿去再打一个锅钉。


    货郎偶尔间也会碰上稀罕物,如几张黄鼠狼的皮子、几只斑头雁或鹰隼的翎毛,或一张狗獾的皮毛,那两箱子的物品都抵不上其价值的,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几张大票子来。这一天就是他丰收的日子,而物品的主人也乐得其成,周围的一圈儿童也得赏几粒糖果,小孙女还赏得了向往已久的小拨浪鼓。


    往事如烟。小时候听到拨浪鼓响就兴奋,稍大了就盼望着能上一次县城的街市,去感受一下那灯红酒绿的繁盛,年纪老了又留恋于乡村的愉悦。大交通、大流通、城乡一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情态,纷繁芜杂的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意识,多媒体沟通了大千世界,就算物流界的“三通一达”也入驻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但乡村中那干瘦的货郎的拨浪鼓响还时时闪现在脑回路中难以逝去,也许他已投胎成了一个英俊的大小伙,在新的岗位上又干出了一番不朽的业绩。


责任编辑:梁永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首届云龙湖-洛蒙德湖中英深地论坛
2 乡村货郎
3 怀念冬天
4 陕西商洛慈善协会领导到南京高淳参
5 锦旗映初心 医患显真情
6 斩获两个团体二等奖 江西冶金职院
7 第21届中国信息和通信安全学术会
8 图∣中华诗苑:山翁《七绝•丹枫》
9 河南商丘虞城县杜集镇:凝聚新的社
10 山东:沂蒙网高铁站揭牌仪式在沂河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