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购置房产、不必购置车辆,彩礼亦为数不多,仅需十余万元便可将外国媳妇迎娶归家。”就是这条漏洞百出、看似诱人的婚介广告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违法勾当。近些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充当“跨境媒人”,以介绍外国媳妇为幌子,非法组织国内单身男青年出国相亲。这种以涉外婚介实施诈骗获利的行为,严重触犯了法律红线。
近日,由山东省夏津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周某、李某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一案,法院经审理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二万元;被告人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这一判决结果,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为那些妄图通过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人敲响了警钟。 2018年,福建人周某在短视频平台宣称能够介绍价格低廉的外国媳妇,吸引了山东的李某与其合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平台本应是传播正能量、丰富人们生活的工具,却被周某这样的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他们实施犯罪的渠道。二人分工明晰,李某负责招揽中国男青年,周某负责介绍巴基斯坦女青年相亲以及结婚全程安排,并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此后李某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吸引了王某、潘某和张某在内的夫婚男青年入套。这些人大多来自农村或者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他们渴望娶到一个老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然而,他们的这种渴望被李某等人利用,成为了骗子们敛财的工具。王某等人轻信骗子“保证”,支付高昂费用跟随李某出国相亲。他们怀揣着对美好婚姻的憧憬,踏上了这条充满陷阱的道路。 然而,当王某等人在巴基斯坦办完婚礼,由于新娘频繁索要钱财购买东西,并拒绝被带回中国引发争执,周某遭到当地警方拘押。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王某等人陷入了极度的困境,欲哭无泪。他们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还承受着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一段虚假的跨国买卖婚姻,让甜蜜的梦想就此彻底破碎,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原本以为能够迎来幸福的婚姻,转眼化作美丽的泡影。因听信中介花钱出国相亲,却未能将所谓的媳妇带回家中,他们的愤怒可想而知。这场精心策划的涉外婚介骗局被识破后,不得已中介人李某投案自首,而周某回国后亦被警方抓捕。整个事件所涉金额高达37万余元,然而大部分损失无法追回,几名受害者最终落得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的结局。 事实上,涉外婚介行为在中国是不被允许的。国务院办公厅早在1994年就颁发《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这条规定至今仍然有效。 跨国婚姻隐藏着诸多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跨国婚姻需要双方充分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而这种通过非法手段促成的婚姻,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点。单身青年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寻找自己的幸福,谨慎选择婚恋对象和婚恋服务,避免陷入非法跨国婚介的陷阱。
作者简介:刘先卫,男,1971年出生,初中文化,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泉湖镇人,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