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简体 | 繁体
 
 中华新闻网首页 >文化大观 > 民间文化
 
​南沙岭东村:罗汉山下的八处祠堂和一块碑
时间:2024/11/7 21:26:51      来源:中华新闻通讯社     作者:苗苗 张绍娟 吴嘉莉

南沙岭东村,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坐落在岭南名山十八罗汉山主脉山脚下,是广州南沙大岗镇一个文旅资源较为丰富的村落。十八罗汉山蜿蜒向珠江出海口处延伸,从高空往下看,犹如两只手臂环抱岭东村,村民常说,岭东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有风水宝地之象。

微信图片_20241018185133.jpg

村南边临近东新高速,并与广中江高速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村户籍人口1765人,外来人口约2000人。村集体收入来源主要靠厂房商铺出租。

逛一圈岭东村就会发现,古祠堂众多是这里与其它村庄不同之处。村里现存大小祠堂共有8座。位于村仁和街的逸涯梁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岭东人和里梁氏族人纪念开村始祖容窝之子梁逸涯的功德而兴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被用来当粮仓和商铺,1997年由香港实业家梁致诚先生捐款重修,百年祠堂得以焕新颜。祠堂坐东向西,建筑占地348平方米,三间两进,青砖墙,红砂岩石脚。2016年被登记为南沙区文物保护单位。

岭东村011.png

在村里竹贤下街,有一座较为大型的孔家祠(又名玉书堂),这座祠据传始建于明朝年间,为岭东孔氏族人纪念开村始祖孔公宽功德而兴建,20世纪70年代中因建岭东小学和兴修水利被拆除,2015年由孔氏后人集资重建。记者近日实地看到,祠堂门楣上刻有“阙里世家”,砖瓦门梁是新的,但堂前一对石狮子却是旧物。村里老者说,祠堂未拆除前,还有一个面积有1300㎡的大花园,祠堂正门两侧设有书房,墙上刻有孔夫子名言,如今只剩下一块民国时期刻有“聚奎阁”三字的木匾。

谢家祠位于村里沙仙街7号,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用做存放种子和肥料的仓库,2019年谢氏家族后裔捐款重修,现建筑面积约96平方米,是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41107091720.jpg

冯姓是岭东村的大姓之一,这里有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冯公长房祠、始建于民国4年(1914年)冯公瑞亭祠,均被登记为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始建于清末的冯公四房祠(又称“焕章祠”),被登记为广州市历史建筑。

除了8座古祠堂外,该村还收藏了一件拓印苏东坡亲笔手书的石碑一块,红麻石料,重约数百斤。据村干部介绍,民国时期,有村民去朝拜越秀区六榕寺时,发现寺里悬挂了一块眉山居士苏东坡亲笔所书“六榕”二字的木匾,也是镇寺之宝,异常珍贵。而岭东村也有个地名叫六榕,征得方丈同意,村人将“六榕”题榜拓印,并请当时五华县打石名匠入石而成。岂知十多年前,寺方发现原版的木刻不见了,遂找到岭东村,依村里的石碑将“六榕”二字及落款复刻了回去。现在留存在岭东村的这块“六榕”牌拓显得格外珍贵。

微信图片_20241107092904.jpg

近年广东省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岭东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村干部告诉记者,目前正规划围绕宗祠古迹和孝道文化,重点设计传统文化研学线路,让更多家庭来大岗,游览十八罗汉山,了解岭东宗祠文化,传承孝道精神,带动农特产等消费,以文化为切口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CTHKLWL0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栏: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排行榜
1 ​南沙岭东村:罗汉山下的八处祠堂
2 我对甘肃的情感
3 组图∣中华诗词:容炜俊《七律•立
4 组图∣中华诗词:容嘉鹏《七律•立
5 画榆有感
6 世界金牌!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开
7 河南虞城县优质农副产品亮相202
8 河南虞城县:碧根果挂满枝头 致富
9 2024美国大选:时代杂志剖析川
10 孩子心中彩蝶飞
版权所有@中华时报传媒集团(香港)&中华新闻通讯社所有 咨询邮箱: nsj168@yeah.net